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素幅的意思、素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素幅的解釋

用以作畫的素絹。《曆代名畫記·顧恺之》引 晉 顧恺之 《魏晉勝流畫贊》:“凡吾所造諸畫,素幅,皆廣二尺三寸,其素絲邪者不可用,久而還正則儀容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素幅”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如下:

  1. 基本含義
    指未經染色或加工的素色絹布,專用于繪畫創作。晉代畫家顧恺之在《魏晉勝流畫贊》中明确提到,他作畫時使用的素幅“皆廣二尺三寸”,并強調素絲的紋理需平直,避免因長期使用導緻畫面變形。

  2. 詳細解釋

    • 材質特性:素幅以白色或本色絹布為原料,質地均勻,適合工筆細描。顧恺之特别指出“素絲邪者不可用”,說明對材料的平整度有嚴格要求。
    • 曆史應用:作為古代繪畫的載體,素幅在魏晉時期廣泛使用,是早期卷軸畫的重要材料。
  3. 引申含義
    現代部分資料(如)将其引申為成語,比喻未經修飾的原始狀态或人的本來面目,例如“素幅示人”可形容坦率真實。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見記載,可能是現代語言發展的衍生義。

  4. 相關考據
    《曆代名畫記》等文獻記載了素幅的具體尺寸(約合現代55厘米寬),側面反映古代繪畫材料标準化程度。

該詞本義特指繪畫用素絹,現代偶見引申為“質樸狀态”的比喻,但後者非傳統用法。如需深入研究,可參考《曆代名畫記》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素幅《sù fú》的意思

素幅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素和幅。素幅的意思是指那些沒有進行過彩繪、簡單而純淨的繪畫作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素:拆分部首是纟,總共五畫。

幅:拆分部首是巾,總共幅十畫。

來源和繁體

素幅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繪畫和書法藝術,當時有許多藝術家喜歡用純淨無華的方式表達他們内心世界的情感和思想。

在繁體字中,素幅的寫法為「素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代有所不同。以素幅為例,古代的寫法是左右結構,左邊是“纟”,右邊是“巾”。這種結構是由現代的上下結構逐漸演變而來。

古代的漢字也更加簡化,筆劃數量也有所不同。素的筆劃數量是五,幅的筆劃數量是十。

例句

這幅素幅的畫作簡約卻富有内涵。

他的繪畫作品以素幅為主,追求自然與簡練的藝術風格。

組詞

素描、素食、素材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簡潔、樸素、清淡

反義詞:彩繪、缤紛、繁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