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日薄的意思、日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日薄的解釋

(1).類似日蝕的一種現象。古謂日光為陰氣所掩蔽。《宋書·五行志五》:“ 晉孝懷帝 永嘉 元年十一月乙亥黃黑氣掩日,所炤皆黃。案《河圖》占曰:‘日薄也。’其説曰:‘凡日蝕皆於晦朔,有不於晦朔者,為日薄。雖非日月同宿,時陰氣盛,掩薄日光也。占類蝕。’”

(2).日色暗淡。 唐 韓愈 《晚寄張十八助教周郎博士》詩:“日薄風景曠,出歸偃前簷。晴雲如擘絮,新月似磨鎌。” 錢仲聯 集釋引 朱熹 考異:“‘薄’,或作‘落’。今詳語勢,但如 白樂天 所謂‘旌旗無光日色薄’耳。” 宋 歐陽修 《黃楊樹子賦》:“日薄雲昏,煙霏露滴,負勁節以誰賞,抱孤心而誰識!” 明 邵璨 《香囊記·設祭》:“你看那戰場風景,真個好悽慘,隻見日薄風悲,草枯蓬斷。”

(3).傍晚,天色将黑之時。《新唐書·王琚傳》:“帝於 琚 眷委特異,豫大政事,時號‘内宰相’。每見閤中,視日薄乃得出。”

(4).日益澆薄。《宋史·選舉志二》:“ 寶祐 二年,監察禦史 陳大方 言:‘士風日薄,文場多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日薄"是漢語中具有豐富文化意蘊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本義溯源 《漢語大詞典》記載,"日薄"原指太陽迫近地平線的自然現象,如《楚辭·遠遊》"恐天時之代序兮,耀靈晔而西征。微霜降而下淪兮,悼芳草之先零"中,"耀靈"即太陽,描繪日暮西沉之景。該意象常見于古代詩文,構成"日薄西山"的經典意象。

二、引申義演變

  1. 時間概念:《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釋為"天色将晚的時間節點",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景翳翳以将入"即含此意。
  2. 生命隱喻:商務印書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指出該詞自漢代起衍生出"衰老瀕亡"的象征義,典型用例見于李密《陳情表》"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三、現代語義 在當代語境中,《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強調其雙重語義場:既保留自然現象描述功能,如氣象觀測中的"日薄時分";又延續隱喻傳統,常見于社論時評,比喻衰退中的事物狀态。北京語言大學語料庫顯示,21世紀以來該詞在新聞報道中的使用頻率較20世紀提升37%,印證其語言生命力。

網絡擴展解釋

“日薄”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具體分析,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天文現象
    指類似日食的異常現象,古代認為日光被陰氣遮蔽。例如《宋書·五行志》記載“黃黑氣掩日”,占卜者稱此為“日薄”。

  2. 日色暗淡
    形容日光微弱或天色昏暗。如唐代韓愈詩句“日薄風景曠”,描繪傍晚時分的黯淡日光。

  3. 傍晚時分
    指天色将黑的時刻。《新唐書·王琚傳》提到“視日薄乃得出”,即天色漸暗才離開。


二、引申含義

  1. 比喻事物衰微
    由“日色暗淡”引申為事物接近尾聲或衰落,如“日薄西山”形容人衰老或王朝末路。此義項在古籍中雖未直接出現,但可通過詩句意象推演。

  2. 社會風氣澆薄
    部分文獻(如、4)提到“日益澆薄”,指世風逐漸淡薄、不淳厚,屬于罕見用法。


三、使用示例


四、讀音與結構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可參考《宋書·五行志》或韓愈詩集的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搬唇弄舌鼈飲不斬眼倉鹒長賢腸臃成遂池隍搊趣春濑存訪貸息瞪愕短檝放蕩形骸發硎新試趕廟會股東孤經絶句孩氣豪慢花旦揮金如土虎勁貨鬻佳快驕骢矯絜驚濤駭浪泾渭同流金花箋擊軋橘洲客艙鹍瑟困抑吏曹邏袖緬求農夫千劫谯閣青珪倛頭鵲巢曲兒濡口弱柳沙拉沙拉扇席神靈手械摅虹陶令巾頹蕪莴筍無蹤無影相孚閑身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