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日薄的意思、日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日薄的解釋

(1).類似日蝕的一種現象。古謂日光為陰氣所掩蔽。《宋書·五行志五》:“ 晉孝懷帝 永嘉 元年十一月乙亥黃黑氣掩日,所炤皆黃。案《河圖》占曰:‘日薄也。’其説曰:‘凡日蝕皆於晦朔,有不於晦朔者,為日薄。雖非日月同宿,時陰氣盛,掩薄日光也。占類蝕。’”

(2).日色暗淡。 唐 韓愈 《晚寄張十八助教周郎博士》詩:“日薄風景曠,出歸偃前簷。晴雲如擘絮,新月似磨鎌。” 錢仲聯 集釋引 朱熹 考異:“‘薄’,或作‘落’。今詳語勢,但如 白樂天 所謂‘旌旗無光日色薄’耳。” 宋 歐陽修 《黃楊樹子賦》:“日薄雲昏,煙霏露滴,負勁節以誰賞,抱孤心而誰識!” 明 邵璨 《香囊記·設祭》:“你看那戰場風景,真個好悽慘,隻見日薄風悲,草枯蓬斷。”

(3).傍晚,天色将黑之時。《新唐書·王琚傳》:“帝於 琚 眷委特異,豫大政事,時號‘内宰相’。每見閤中,視日薄乃得出。”

(4).日益澆薄。《宋史·選舉志二》:“ 寶祐 二年,監察禦史 陳大方 言:‘士風日薄,文場多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日薄”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具體分析,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天文現象
    指類似日食的異常現象,古代認為日光被陰氣遮蔽。例如《宋書·五行志》記載“黃黑氣掩日”,占卜者稱此為“日薄”。

  2. 日色暗淡
    形容日光微弱或天色昏暗。如唐代韓愈詩句“日薄風景曠”,描繪傍晚時分的黯淡日光。

  3. 傍晚時分
    指天色将黑的時刻。《新唐書·王琚傳》提到“視日薄乃得出”,即天色漸暗才離開。


二、引申含義

  1. 比喻事物衰微
    由“日色暗淡”引申為事物接近尾聲或衰落,如“日薄西山”形容人衰老或王朝末路。此義項在古籍中雖未直接出現,但可通過詩句意象推演。

  2. 社會風氣澆薄
    部分文獻(如、4)提到“日益澆薄”,指世風逐漸淡薄、不淳厚,屬于罕見用法。


三、使用示例


四、讀音與結構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可參考《宋書·五行志》或韓愈詩集的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日薄:詞義解析

《日薄》是一個形容詞,指太陽已經西斜,天色漸晚。

拆分、部首、筆畫

拆分:日+蒙
部首:日
筆畫:12畫

來源

《日薄》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由于太陽西下時天色逐漸昏暗,人們用來形容時間的推移。

繁體

繁體字為「日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日薄」的寫法與現代相同。

例句

1. 夕陽西下,日薄西山。

2. 天色漸晚,城市逐漸沉入了日薄西山的甯靜。

組詞

日落、日暮、日西、日晚

近義詞

黃昏、傍晚、夕陽

反義詞

旭日升天、東升西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