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抗足的意思、抗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抗足的解釋

投足,舉足。 三國 魏 阮籍 《奏記詣太尉蔣濟》:“英豪翹首,俊賢抗足。”《文選·左思<吳都賦>》:“雖有雄虺之九首,将抗足而跐之。” 呂向 注:“雖雄虺九首,将舉足而踏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抗足”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抗足(kàng zú)指“投足”或“舉足”,即擡起腳的動作,常用于比喻迅速行動或參與某事。


出處與用法

  1. 動作描述
    原義為翹起後跟,表示邁步或行動。例如:

    • 《文選·阮籍·詣蔣公奏記》:“群英翹首,俊賢抗足。”(形容賢才積極行動)
    • 《文選·左思·吳都賦》:“雖有雄虺之九首,将抗足而跐之。”(比喻以行動對抗危險)
  2. 引申含義
    在古文中常與“翹首”并用,表達對某事的急切參與或向往,如“翹首抗足”形容衆人争先恐後的狀态。


“抗足”多用于文學性較強的語境,強調動作的主動性或象征意義,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文選》相關注釋或古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抗足

抗足是一個漢字詞語,其中“抗”是抵抗、對抗的意思,“足”是足夠、充分的意思。綜合起來,抗足表示抵抗力強、足夠充實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抗足的部首是“⻌”(radical 162),拆分成“⿺走⿹止⿻冖”。

抗足的總筆畫數為10畫,其中“抗”有6畫,“足”有4畫。

來源

抗足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朱子語類》一書中。在古代,抗足原意是指人們足夠的抵抗力和戰鬥力。

繁體

抗足的繁體字為“抗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抗足的寫法有所變化。例如,宋代的《說文解字注》中,抗足的寫法為“拉走冖止足”,字形稍有不同,但義義相同。

例句

1. 他身體很健康,有很強的抗足能力。

2. 這種藥能增強抵抗力,使我們更加抗足疾病。

組詞

抗風險、抗挫折、抗敵、抗體、抗議、抗菌

近義詞

抗禦、抵禦、抵擋、抗拒、反抗

反義詞

屈服、順從、投降、接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