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毒瘡。 楊朔 《木棉花》:“我不過是說這次民族自衛戰争很像一塊試金石,一個人品格的高低可以立刻辨晰清楚;又像外科醫生的手術刀,可以加速割除潰爛的疽瘡。”
(2).比喻禍患。 宋 王安石 《開元行》:“君不聞 開元 盛天子,糾合俊傑披奸娼;幾年辛苦補四海,始得完好無疽瘡。”
“疽瘡”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疽瘡指毒瘡,是皮膚及皮下組織的化膿性感染疾病。在中醫中,它屬于“瘡瘍”範疇,包括癰、疽、疖等類型。
西醫角度
中醫角度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醫學及詞典類來源,具體診療請以專業醫生指導為準。)
《疽瘡》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描述一種疾病,即皮膚組織壞死并伴隨化膿的病變。這種疾病會導緻皮膚潰爛并伴隨劇烈的疼痛,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發嚴重感染。
《疽瘡》是由“疒”和“重”兩個部首構成的,其中,“疒”是表示疾病的部首;“重”則是表示重症或嚴重的意思。整個字共有10畫。
《疽瘡》一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它的繁體字是「瘡」。
在古時候,寫作《疽瘡》的漢字可能是略有不同的。古代有曰:“疢”、“疢疳”、“疽裼”等寫法,其中“疢”是指寒疾,“疳”指寒瘧,“裼”指瘍腫。
醫生檢查了他的疽瘡并給予了適當的治療。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多發性疽瘡、病毒性疽瘡、疽瘡患者等。
與《疽瘡》意思相近的詞彙有:瘡瘍、潰瘍、潰爛等。
與《疽瘡》意思相反的詞彙有:健康、康複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