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和樂舒暢。語出《左傳·隱公元年》:“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姜 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 清 錢謙益 《範太公八十序》:“匡床坐談,石鼎聯句,融融洩洩。”亦作“ 融融洩洩 ”。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三:“我 純哥 的家庭,融融洩洩,安閑恬靜的生涯雖說不得,隱隱的森嚴規律的氣象,點綴些花草的閑情雅意,也留我許多感想。” 鄭振铎 《海燕》:“還是去年的主,還是去年的賓,他們賓主間是如何的融融洩洩呀!” 聶绀弩 《懷<柚子>》:“縱使這樣的場合,也不一定永久融融洩洩,和氣一團。”
見“ 融融洩洩 ”。
“融融洩洩”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源自《左傳·隱公元年》中鄭莊公與母親姜氏的故事:
鄭莊公因母親支持弟弟叛亂,将其遷居城颍,後通過“黃泉相見”的計策和解。兩人分别作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表達重逢的喜悅,後演變為成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或不同讀音的争議,可參考《左傳》原文或權威詞典。
融融洩洩是一個常用的詞語,意思是形容事物或情感的充盈與宣洩。融融洩洩的詞語由三個字組成,包括兩個部首和一些筆畫。
融字的部首是⺮(竹),其中擁有11個筆畫;而洩字的部首是氵(水),共有三個筆畫。
融融洩洩這個詞語源自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在繁體字中,融融洩洩的寫法分别為「融融洩洩」。
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和變革。根據古時候的寫法,融字分為上下結構,上面是「時」的舊字形,下面是「容」的全字形。洩字則是左右結構,左邊是「氵」(水)的全字形,右邊是「曷」的舊字形。
1. 他滿懷喜悅,融融洩洩地将自己的成績告訴了父母。
2. 演員面對觀衆的掌聲,心中融融洩洩,感受到了舞台上的魔力。
組詞:融化、融入、洩漏、洩憤。
近義詞:充盈、飽滿、滿滿當當。
反義詞:幹涸、匮乏、抑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