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山崩鐘應的意思、山崩鐘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山崩鐘應的解釋

[the hill convulsed and the bell echoed] 南朝宋· 劉敬叔《異苑》卷二:“魏時殿前大鐘無故大鳴,人皆異之,以問張華。華曰∶‘此蜀郡銅山崩,故鐘鳴應之耳。’尋蜀郡上其事,果如華言。”後因以“山崩鐘應”比喻事物相感應

詳細解釋

南朝 宋 劉敬叔 《異苑》卷二:“ 魏 時,殿前大鐘無故大鳴,人皆異之,以問 張華 。 華 曰:‘此 蜀郡 銅山 崩,故鐘鳴應之耳。’尋 蜀郡 上其事,果如 華 言。”後因以“山崩鐘應”比喻事物互相感應。《易·乾》“同聲相應” 唐 孔穎達 疏:“蠶吐絲而商弦絶, 銅山 崩而 洛 鐘應。” 清 黃宗羲 《<範熊岩文集>序》:“先生不論友與未友,知其為名士,山崩鐘應,便欲為之分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山崩鐘應”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成語出處

源自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二記載的典故:魏國大殿前的銅鐘無故自鳴,張華解釋為蜀郡銅山崩塌引發共鳴,後驗證屬實。這則故事成為成語的來源。


二、基本含義

比喻同類事物相感應,強調事物間因内在關聯而産生的共鳴或聯動現象。例如:地質變化引發鐘鳴的物理共振,或引申為思想、情感上的契合互動。


三、用法與結構


四、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如)提到“極端事件引發強烈反應”的釋義,但更權威的典籍均以“事物相感應”為核心含義,建議以原典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山崩鐘應》的意思

《山崩鐘應》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勢危急時,有人主動奮起應對或主動承擔責任,挺身而出。

《山崩鐘應》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山崩鐘應》的拆分部首是山(山字旁),崩(山字旁),鐘(金字旁),應(廣字旁)。《山崩鐘應》的總筆畫數為23畫。

《山崩鐘應》的來源

《山崩鐘應》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小說《西遊記》。故事中,孫悟空為了救出被困在雷音寺的唐僧,面對形勢危急的情況,挺身而出,勇敢地應對挑戰。因此,人們引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在危急時刻主動奮起應對的行為。

《山崩鍾應》的繁體

《山崩鍾應》是《山崩鐘應》的繁體字寫法。

《山崩鐘應》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山崩鐘應》在古代漢字裡的寫法有所不同,具體的古代寫法為:

山:山字下面畫一個點,象征山頭。

崩:上面是“山”字,下面畫一個水字旁的“冫”,象征山崩而成的冰。

鐘:上部為八一形的“金”字旁,下部為“鐘”字。

應:上面是“廣”字旁,下面是“㫃”(音yīn)的形,表示應對。

《山崩鐘應》的例句

1. 在危急時刻,他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真是一位《山崩鐘應》的英雄。

2. 面對困難,我們應學習他《山崩鐘應》的精神,積極應對。

《山崩鐘應》的相關詞彙

組詞:山高水長、山河破碎、鐘情、應對、應急。

近義詞:奮起直追、勇往直前、英勇無畏。

反義詞:苟且偷生、退縮、逃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