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志的意思、奪志的詳細解釋
奪志的解釋
[force one's ambition] 強行使人改變原有的志向、志氣
詳細解釋
迫使改變志向。《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王太倉上書事》:“朕必立一剛堅不可奪志之人,為爾天下共主。”
詞語分解
- 奪的解釋 奪 (奪) ó 搶,強取:搶奪。掠奪。巧取豪奪。強(僴 )詞奪理。 争先取到:奪得最後勝利。奪魁。奪冠(刵 )。 沖開:奪門而出。 喪失,削除:剝奪。褫奪(剝奪)。奪志(改變志向或意願)。 晃動:光彩
- 志的解釋 志 ì 意向:志願。志氣。志趣(志向和興趣)。志士(有堅決意志和高尚節操的人)。志學。 記,記在心裡: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記號:标志。 記載的文字:雜志。志怪(記載怪異的事)。 稱輕重,量長短、多
網絡擴展解釋
“奪志”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強行改變或剝奪他人的志向、志氣”,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通過外界壓力或幹擾,迫使他人放棄原有的目标或信念()。
- 深層引申:形容人在困境中喪失鬥志,陷入迷茫或妥協的狀态。
二、出處與經典引用
- 《論語·子罕》:
原文:“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意為:軍隊的統帥可以被奪取,但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被強迫改變()。
- 清代文獻:
如《嘯亭雜錄》中強調“剛堅不可奪志之人”,突顯堅定志向的重要性()。
三、用法與例句
- 傳統語境:
- 多用于強調意志的堅定性,例如:“匹夫不可奪志”成為表達個人氣節的經典語句()。
- 現代引申:
- 可指代因挫折、誘惑或打壓導緻喪失初心,如:“貪圖享樂會奪志毀人”()。
四、相關辨析
- 近義詞:挫志、喪志、屈志。
- 反義詞:立志、守志、矢志不渝。
- 注意:該詞側重“被動被迫改變”,與主動放棄志向的“喪志”略有不同()。
五、現實意義
在當代語境中,“奪志”常被用于警示人們抵禦外界幹擾,堅守初心。例如教育領域強調“逆境不可奪志”,職場中提倡“不為利益奪志”()。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論語》或相關國學解讀(來源2、6、7)。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奪志》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奪志(duó zhì)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通過力量、行動或魄力來征服或擊敗對個人志向或目标的阻礙或挑戰的意思。它強調了堅定意志的重要性,以克服困難,追求個人的目标。這個詞通常用于形容個人具備強烈的決心和毅力,不怕困難和失敗,追求自己的志向。
拆分部首和筆畫:
《奪志》的部首是夂(zhǐ)和心(xīn),夂部表示在前進的人或物,心部表示情感、意志。它的筆畫數為11畫。
來源和繁體:
《奪志》一詞的源自《莊子·天運》:“順之者勝,逆之者奪。”在古代,奪志是“奪取志向”的意思。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奪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奪字并未有明确的标準形式,因為漢字演變曆史悠久,不同朝代、不同書法家和地區都有不同的書寫風格。然而,現代漢字中的奪字形态已基本上成為主要的參考範例。
例句:
1. 他憑借頑強的毅力奪志成功。
2. 在困境中,她一直保持着奪志的勇氣,堅持追求自己的夢想。
組詞:
一奪萬(yī duó wàn):奪得衆多的信任或支持。
奪冠(duó guàn):奪得冠軍。
奪眶而出(duó kuàng ér chū):形容一瞬間的突然出現。
近義詞:
取得(qǔ dé)、獲得(huò dé)、赢得(yíng dé)
反義詞:
讓步(ràng bù)、放棄(fàng qì)、屈服(qū f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