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糾軍的意思、糾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糾軍的解釋

遼金以邊地部落組成的軍隊。糺,或作"乣"。《遼史.百官志二》有十二行糺軍﹑各宮分糺軍﹑遙辇糺軍﹑各部族糺軍﹑群牧二糺軍的名目。元代遼東亦有糺軍,但不出戍他方,成為鄉兵,與遼金二代之糺軍不同。參見"乣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糾軍”是遼金時期由邊疆部落組成的特殊軍隊,其含義和演變如下:

  1. 讀音與定義
    該詞讀音為jiǔ jūn(注音:ㄐㄧㄡˇ ㄐㄩㄣ),其中“糾”為“糺”或“乣”的異體字,特指遼金時期由邊地部落兵源組成的軍隊。

  2. 曆史組成
    根據《遼史·百官志二》記載,遼代糺軍分為多種類型,包括:

    • 十二行糺軍(中央直屬精銳)
    • 各宮分糺軍(皇室衛戍部隊)
    • 遙辇糺軍(契丹貴族統領)
    • 各部族糺軍(地方部落武裝)。
  3. 職能演變
    遼金時期糺軍主要承擔戍邊任務,兼具作戰與邊防職能。但到元代,糺軍性質改變,僅作為遼東地區的鄉兵,不再外調戍守。

  4. 争議與補充
    部分文獻将“糾軍”寫作“乣軍”,學界對其讀音(如“jiǔ”或“zhá”)仍有讨論,但主流觀點支持遼金時期讀作“jiǔ”。

注意:相關研究需結合《遼史》《金史》等原始史料,網絡資料可能存在注音或分類差異,建議參考權威曆史文獻進一步考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糾軍》的意思

《糾軍》一詞是指對軍隊的整肅、糾正、打擊等行為。它指的是對不正當的軍隊行為或違法軍隊行徑的糾正和制裁,以維護軍隊紀律和法規的執行。

拆分部首和筆畫

《糾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纟、軍,其中纟為左右結構紅字旁,軍為上下結構示字旁。根據《現代漢語規範字典》的規定,纟的部首編號是120,軍的部首編號是32,其總筆畫數為6。

來源和繁體字

《糾軍》這個詞的來源主要是漢字演變而來,其意思在古代并不為人所熟知。在繁體字中,“糾”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而“軍”字的繁體寫法為“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以《康熙字典》為例,其中“糾”字使用了類似現代簡體字的形狀,而“軍”字的寫法類似于現代簡體字中的繁體字“軍”。

例句

1. 部隊對違規行為進行了嚴厲的糾軍。

2. 領導要求加強糾軍工作,确保軍隊的紀律和法規得到嚴格執行。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糾正、軍隊、軍紀、軍人等。

近義詞:紀律、整頓、整肅等。

反義詞:扶持、支持、保護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