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武德舞的意思、武德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武德舞的解釋

雅舞名。多用于宗廟祭禮。《漢書·禮樂志》:“《武德舞》者, 高祖 四年作,以象天下樂己行武以除亂也。”《東觀漢記·明帝紀》:“上尊號曰 顯宗 ,廟與 世宗 廟同,而祠祫祭於 世祖 之堂,共進《武德》之舞。”《宋書·樂志一》:“﹝ 漢高祖 ﹞又造《武德舞》,舞人悉執幹戚。”《隋書·音樂志上》:“皇考 高祖武皇帝 神室奏《武德舞》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武德舞”一詞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曆史語境和權威資料綜合理解:


一、作為古代雅舞名(主流含義)

  1. 基本定義
    武德舞是漢代創制的雅舞,主要用于宗廟祭祀,以歌頌帝王武功和治國功績。據《漢書·禮樂志》記載,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創制此舞,“以象天下樂己行武以除亂也”,象征通過武力平定亂世、建立太平。

  2. 表現形式
    舞者持幹戚(盾牌與斧钺)表演,動作莊重威嚴,體現“以武止戈”的軍事思想。例如《隋書·音樂志》提到隋朝祭祀時仍沿用《武德舞》辭。

  3. 曆史演變
    漢代後,武德舞成為曆代宗廟祭祀的重要樂舞之一,如東漢明帝時期“共進《武德》之舞”,其文化意義逐漸與“仁戰”“以德服人”等儒家思想融合。


二、作為成語的引申含義(現代語境少見)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成語,形容“英勇善戰的将士及其威武品德”,由“武德”(武功與品德)和“舞”(展示)組合而成。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支撐,可能是對舞蹈名稱的引申或誤讀。


總結對比

角度 雅舞名(主流) 成語(引申)
來源 《漢書》《隋書》等史書記載 現代詞典釋義,無明确古籍依據
用途 宗廟祭祀,頌揚帝王武功 形容軍事才能與品德
權威性 極高(漢典、CCTV等權威來源) 中等(部分網絡詞典)

建議在學術或曆史語境中采用第一種解釋,若需現代比喻義需注明出處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武德舞

武德舞是一個詞語,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武德和舞。武德是武術和德行的結合,代表着武術中的道德修養和文化價值。舞指的是一種身體動作的藝術表現形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武德舞的拆分部首是歹(dǎi)和行(xíng),它們分别表示“殘殺”和“行動”。武德舞有17個筆畫,其中“武”字有4個筆畫,“德”字有8個筆畫,“舞”字有5個筆畫。

來源

武德舞這個詞語源自中國文化中的武術和舞蹈。武德舞相對于單獨的武術和舞蹈,強調了武術的道德價值和舞蹈的藝術表達,結合了身心和諧,是一種具有獨特魅力和意義的表演形式。

繁體

繁體形式的武德舞是「武德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武德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似。例如,「武」字在古代書法中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字形更加簡潔。

例句

1. 他通過練習武德舞,提高了自己的身體素質和内心修養。

2. 參加武德舞比賽對于培養孩子的紀律性和意志力非常有益。

組詞

武術、德行、舞蹈、舞台、舞技

近義詞

武術舞、德行舞

反義詞

柔情舞、無德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