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鞫治的意思、鞫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鞫治的解釋

審理處治。《新唐書·列女傳·衡方厚妻程》:“ 程 徒行至闕下,叩 右銀臺門 ,自刵陳寃,下禦史鞫治有實。”《明史·宦官傳一·張忠》:“ 張忠 、 吳經 發 孝陵衛 充軍, 張雄 、 張鋭 下都察院鞫治。”《清史稿·宣宗紀二》:“命 彥德 鞫治 茂明安 署劄薩克貝勒 丹丕勒 等訐控盟長之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鞫治”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審理并處置,主要用于司法或官方審查的語境。以下是詳細解析:

  1. 詞義構成

    • 鞫:本義為審訊、查問,如《周禮》中“獄訟成,士師受中,協日刑殺,肆之三日”注疏提及的“鞫問”。
    • 治:指處理、懲辦。
      組合後,“鞫治”指通過審理案件後作出懲處決定。
  2. 曆史用例
    該詞多見于史書及法律文獻中,例如:

    • 《新唐書》記載程氏為夫伸冤,朝廷“下禦史鞫治有實”。
    • 《明史》提到宦官張忠等人被“下都察院鞫治”,體現其用于官員犯罪審查的典型場景。
  3. 與現代詞彙的差異
    “鞫治”屬于古語詞,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相關場景多替換為“審理”“審判”等。需注意與“拫治”(懲治)區分,後者更側重直接懲處,而非審理過程。

  4. 適用語境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司法程式,涉及官員、刑獄等嚴肅案件的調查與裁決,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對比其他古司法術語,可參考《新唐書》《明史》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鞫治》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鞫治》的意思

《鞫治》是一個複合詞,其中,“鞫”意為審訊、審問,“治”意為治理、處置。因此,《鞫治》的意思是審訊和治理。

拆分部首和筆畫

《鞫治》拆分為:“鞫”字部首為走之部,筆畫為19;“治”字部首為水之部,筆畫為8。

來源和繁體

《鞫治》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在現代漢字中,“鞫治”為簡化字,對應的繁體字為「鞫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對于《鞫治》這個詞,常使用其他字形和寫法,如「鞫犯」、「料刑」等。

例句

1. 司法機關負責人強調,要嚴格按照法律程式進行鞫治工作。

2. 鞫治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手段。

組詞

相關的組詞有「鞫犯」、「鞫責」、「鞫訊」等。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審訊」、「詢問」、「審判」。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寬恕」、「寬大」、「寬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