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銷乏的意思、銷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銷乏的解釋

損耗,花費。 元 無名氏 《冤家債主》第三折:“典了莊宅,賣了田土,銷乏了幾多錢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銷乏”是一個相對生僻的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其核心含義是消耗、匮乏、短缺,常用來形容物資、財力、精力等因消耗而變得不足或枯竭的狀态。

以下從詞典釋義、用法和來源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1. 核心釋義:消耗殆盡,匮乏短缺

    • “銷”本義指熔化金屬(如“銷毀”),引申為消散、消耗、耗費。
    • “乏”指缺少、不足、困乏(如“缺乏”、“疲乏”)。
    • 二字組合,“銷乏”強調因持續的消耗、使用而導緻資源、精力等變得匮乏、短缺,甚至枯竭。它描述的是一種因消耗而導緻的缺乏狀态。
  2. 用法與語境:

    • 描述物資財力耗盡: 最常見于描述糧食、錢財、軍需等物資因長期使用或戰争等原因而消耗殆盡,陷入短缺。例如:

      “邊饷久懸,倉儲銷乏。” (意指邊疆軍饷長期拖欠,倉庫儲備消耗殆盡。)

    • 形容精力心神耗損: 也可用于形容人的精神、體力、心力因過度使用而疲憊、衰竭。例如:

      “連日操勞,心神銷乏。” (意指連續多日勞累,精神心力消耗殆盡,感到疲憊不堪。)

    • 強調過程與結果: “銷乏”一詞本身包含了消耗(銷)和結果(乏)兩層意思,比單純的“缺乏”或“匮乏”更強調消耗的過程是導緻短缺的原因。
  3. 來源與權威性:

    • 古籍文獻印證: “銷乏”一詞多見于明清時期的奏章、史書或文集中,用于描述財政困難、物資短缺或精力耗損的情況。例如在記錄明代財政的《萬曆會計錄》中可見相關用法,形容邊鎮糧饷消耗匮乏 。
    • 權威辭書收錄: 大型曆史性語文辭書,如《漢語大詞典》,收錄了“銷乏”一詞,釋義為“消耗匮乏” 。台灣的《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也将其解釋為“銷耗匮乏” 。
    • 學術研究參考: 在漢語史和詞彙研究領域,“銷乏”作為反映特定曆史時期社會經濟狀況或表達特定語義的詞彙,被學者們所分析和引用 。
  4. 同義詞與辨析:

    • 同義詞: 匮乏、短缺、缺乏、耗盡、枯竭、耗竭。
    • 辨析:
      • “匮乏”/“短缺”/“缺乏”: 更側重于“沒有”或“不足”的狀态本身,不強調導緻該狀态的原因(消耗)。
      • “耗盡”/“枯竭”/“耗竭”: 強調完全用光、達到極限的狀态,程度比“銷乏”更深。
      • “銷乏”: 核心在于強調“因消耗而緻匮乏”,既包含消耗的過程,也包含匮乏的結果,程度介于一般“缺乏”和完全“枯竭”之間。

“銷乏”是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漢語詞彙,意指因消耗而導緻的匮乏、短缺狀态,主要用于描述物資財力或精力心神的耗損與不足。其權威性來源于大型曆史語文辭書的收錄以及在古代文獻中的實際用例。

來源參考:

  1. 《萬曆會計錄》及相關明代財政史料(例證古籍用法)。
  2. 《漢語大詞典》(權威釋義:“消耗匮乏”)。
  3. 台灣《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絡版)(釋義:“銷耗匮乏”)。
  4. 漢語詞彙史、近代漢語相關學術研究論著(詞彙研究與曆史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

“銷乏”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āo fá,主要含義為損耗、花費,常見于古代文獻尤其是元曲中使用。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
    指因消耗或使用而導緻財物、資源的減少。例如《冤家債主》第三折提到“銷乏了幾多錢物”,描述典賣田宅導緻錢財耗盡的情景。

  2. 字義分解

    • 銷:本義為“熔化金屬”,引申為除去、解除(如“撤銷”)、銷售(如“暢銷”)或消費(如“花銷”)。
    • 乏:意為缺少(如“匮乏”)或疲倦(如“疲乏”),此處強調資源不足的狀态。

二、引證與用法

  1. 古籍用例
    元代鄭廷玉在雜劇《冤家債主》中寫道:“典了莊宅,賣了田土,銷乏了幾多錢物”,生動描繪因變賣家産導緻錢財耗盡的場景。

  2. 同義詞替換
    古籍中“銷乏”常與“消乏”通用,例如《水浒傳》等作品多用“消乏”表達類似含義。


三、其他補充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用法,可參考《冤家債主》等元代雜劇文本。

别人正在浏覽...

百結薄褴畢足楚明光崔白村卷大兄達揚等臂天平登臣得失相半調選蹲步峨鬟奉制扶質高暮輵轄光爛過山鍋煙子槐夢忽而穢穴角皮界邊寄書鴈就法究懷絶力匡嶺昆鄧擂鼙缭糾利末謀客丕地披辟前臂七次量衣一次裁裘敝金盡聲傳升甲糁糁霜濤數米量柴輸錢四科頌詞天文數字同呼吸頽甍溫籍吾愛無邊無垠限田險狹效職霞蒸嘻裡牙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