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玄理。 漢 郭憲 《<洞冥記>序》:“ 東方朔 因滑稽浮誕以匡諫,洞心於道教,使冥迹之奧,昭然顯著。”
(2).隱身,隱居。 明 劉基 《郁離子·九難》:“ 郁離子 冥迹山林,友木石而侶猿猱。”
“冥迹”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包含兩層主要含義,其解釋及用例綜合如下:
1. 指玄理、深奧的哲理
這一含義源于漢代郭憲在《洞冥記》序中的引用:“東方朔因滑稽浮誕以匡諫,洞心於道教,使冥迹之奧,昭然顯著。” 此處“冥迹”形容道教中深邃玄妙的道理,強調其難以直觀理解的特性。
2. 指隱身、隱居
明代劉基在《郁離子·九難》中寫道:“郁離子冥迹山林,友木石而侶猿猱。” 這裡描述隱士遠離塵世,與自然為伴的生活狀态,體現超脫世俗的意境。
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漢代文獻用例與明代文學作品的語境,如需查閱完整古籍原文,可參考《洞冥記》和《郁離子》相關章節。
冥迹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死者離開的痕迹或靈魂離開後的痕迹。冥迹這個詞常常在祭祀、宗教或超自然的語境中使用,指的是人類無法察覺或理解的鬼魂或亡靈活動的痕迹。
冥迹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冖”和“辶”,它們分别表示“軍”和“辵”兩個意義。冖表示有關帽子的事物,辶表示有關行走的事物。根據部首拆分的結果,冥迹的總筆畫數是12個。
冥迹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衛風·氓》一篇中,原文是“麻衣如雪,不屑于冥迹”。這句詩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形象純潔無瑕,不願和常人有任何交集。之後,冥迹一詞也被用來指代與死者或靈魂相關的事物。
冥迹的繁體字是「冥迹」。
在古時候,冥迹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由于現行的字典沒有收錄古代寫法,我們無法确定确切的古代漢字寫法。
1. 在這座古老的廟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冥迹的存在。
2. 據說夜晚在這個地方會出現冥迹,所以沒有人敢靠近。
冥靈、冥想、迹象、行迹、 無迹可尋
幽靈、亡魂、鬼魂、亡靈、幽魂
生迹、活動、現實、實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