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二德的意思、二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二德的解釋

(1).指仁與信。《左傳·哀公七年》:“民保於城,城保於德。失二德者危,将焉保?” 杜預 注:“二德,信與仁也。”

(2).指陰陽二氣。因陰陽二氣有生養化育之盛德,故稱。《宋書·顔延之傳》:“人者兆氣二德,禀體五常。二德有奇偶,五常有勝殺,及其為人,寧無葉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二德"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主要包含以下兩類釋義:

一、儒家倫理中的二元德行體系 在儒家經典體系中,"二德"特指兩種基礎性道德準則。《禮記·中庸》提出"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後世學者将其中"仁與智"提煉為二德,分别代表恻隱之心與明辨之能。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進一步闡釋:"仁者心之德,義者事之宜",将仁德作為内在修養,義德作為實踐準則,二者構成道德實踐的完整框架。

二、佛教哲學的雙重修行維度 佛教典籍《大智度論》提出"福德、慧德"二德說。福德指通過布施、持戒等行為積累的善業,慧德指通過禅定、般若獲得的智慧覺悟,二者如同飛鳥雙翼,共同成就修行境界。《法華玄義》中則将二德解為"斷德(破除煩惱)與智德(證得真理)",體現解脫道與菩薩道的辯證統一。

現代《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将二德歸納為:"①兩種品德;②指具備雙重美德的人",其釋義框架涵蓋抽象道德概念與具體人格評價雙重維度。在語義流變過程中,該詞逐漸衍生出強調道德完備性的修辭功能,常見于褒揚人物品格的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二德”作為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種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和來源進行區分:

一、核心含義(源自經典文獻)

  1. 仁與信
    出自《左傳·哀公七年》:“民保于城,城保于德。失二德者危,将焉保?”杜預注:“二德,信與仁也。”此處指治理國家或為人處世的兩種重要品德,強調誠信與仁愛相輔相成。

  2. 陰陽二氣
    見于《宋書·顔延之傳》:“人者兆氣二德,禀體五常。”古人認為陰陽二氣化生萬物,具有生養萬物的盛德,故以“二德”代指宇宙本源的兩種力量。


二、命理學延伸義

  1. 天德與月德
    古代星命學術語,合稱“天月二德”,代表吉祥貴神。如《三命通會》提到:“凡八字中有天月二德,其人恺悌慈祥,待人至誠仁厚。”

三、争議性用法(需謹慎參考)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二德”解釋為“不正直、不誠實”的貶義成語,但此用法與古籍記載矛盾,可能是對詞義的誤傳或特定方言的引申義,建議以經典文獻和權威詞典釋義為主。


典型例句參考

建議在具體語境中結合文獻來源理解詞義,避免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

飙車畢門燦然一新慘惕稱觞舉壽雠虜翠髻忉怛鵝梨鵝雁鳳尾箋風言影語鳳葉俯矚趕飯公平正直逛膀子光應浩滂鴻融環集悔婚婚媾奬助結茅解囊相助酒德寇鄧枯池僚從泠然陵政洛陽苑羅弋謀慮納頭牛鬼少年鞶囊蓬發片記匹鳥孅孅蕤鮮僧戶射天狼噬臍莫及送茶宿訟田表廷吏涕泗交流童孺湍渚危險五袴詠無尤暹耽賢東象說暇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