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纻的意思、都纻的詳細解釋
都纻的解釋
精美的苧麻布。《後漢書·禮儀志上》:“﹝三老﹞皆服都紵大袍單衣,皁緣領袖中衣,冠進賢,扶玉杖。五更亦如之,不杖。”《資治通鑒·漢明帝永平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説文》曰:‘紵,檾屬。’績紵以為美布,故曰都紵。”
詞語分解
- 都的解釋 都 ū 大都市:都市。都會。通都大邑。 一國的最高行政機關所在的地方,京城:首都。國都。京都。建都。 美好:“雍容閑雅,甚都”。都麗。都雅。 總:都為一集。 居:“都卿相之位”。 古代稱頭目、首領。
- 纻的解釋 纻 (紵) ù 同“苎”。 苎麻纖維織成的布。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都纻”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
“都纻”指苎麻制成的優質布料。其中“都”意為“美”(即上等、精美),“纻”即苎麻纖維,屬于古代重要的紡織原料。
-
詞源依據
-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禮儀志》,描述三老五更(古代尊老官職)在禮儀場合穿着“都纻大袍單衣”。
- 宋代胡三省在《資治通鑒》注釋中進一步說明:“纻為檾屬,績紵為美布,故曰都纻。”即苎麻織成的精美布料稱為“都纻”。
曆史背景
苎麻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紡織原料,具有透氣、耐磨的特點。漢代禮儀制度嚴格,“都纻”作為高級服飾材料,體現了穿着者的尊貴地位。這一詞彙反映了古代紡織業與社會等級制度的關聯。
現代使用
“都纻”屬于古籍專用詞彙,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相關研究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苎麻在古代紡織中的具體應用,可參考《後漢書》《資治通鑒》原文及曆代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都纻(dū zh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由100根麻線編成的圓圈或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部首:纟、又
筆畫:8畫
來源:
《康熙字典》中沒有收錄都纻這個詞,它在現代漢語中并不常見。具體關于它的來源和出處暫無确切的資料。
繁體:
都纻的繁體字與簡體字相同,都為「都纻」。
古時候漢字寫法:
由于都纻在古代漢字中并不常見,因此沒有确切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例句:
1. 她細心地将手中的麻線編成了一個漂亮的都纻。
2. 母親親手編織了一個都纻作為禮物送給我。
組詞:
目前并沒有常見的以都纻作為部分的組詞。
近義詞:
由于都纻不常用且特定意義,目前并沒有一詞多義或者近義詞與之對應。
反義詞:
由于都纻不常用且特定意義,目前并沒有一詞多義或者反義詞與之對應。
希望這些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