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責難,阻撓。《新唐書·宇文融傳》:“初,議者以生事,沮詰百端,而帝意向之,宰相 源乾曜 等佐其舉。”
“沮诘”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沮诘”意為責難與阻撓,指通過言語或行動對某事進行非難并試圖阻止其發展。該詞由“沮”和“诘”兩個語素構成:
該詞出自《新唐書·宇文融傳》:“初,議者以生事,沮詰百端,而帝意向之,宰相源乾曜等佐其舉。”
此處描述宇文融推行新政時,遭到多方責難阻撓,但皇帝支持,宰相也協助推動。
如“沮诘百端”指“用各種方式責難阻撓”,體現反對者頻繁且多角度地施加壓力。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新唐書》原文或古漢語詞典獲取更詳細用例。
沮诘是一個多音字,可以解釋為阻止或嘲笑。它由沮和诘兩個部分組成。
沮是一個漢字,包含了水(氵)和且兩個部首。它的拼音是jǔ,意思是停止、阻止、阻礙等。沮字的古代寫法多種多樣,有金文、楚簡、隸書等形式。
诘是一個漢字,包含了讠(言字旁)和吉兩個部首。它的拼音是jié,意思是批評、質問、嘲笑等。诘字的古代寫法也有多種形式,比如金文、篆書等。
《紅樓夢》這本著名的中國古典小說中有一位角色名叫賈寶玉,他常常被人嘲笑和訓斥,作者曹雪芹就用了“沮诘”這個詞來形容他經常受到的阻止和嘲笑。
在繁體字中,“沮诘”的寫法沒有變化。
在古代,沮的寫法有一些變化,比如金文中的寫法是“爫+止”,隸書中的寫法是“氵+且”,篆書中的寫法是“㞢”等。诘的寫法也有一些變化,比如金文中的寫法是“言+乞”,隸書中的寫法是“讠+巠”,篆書中的寫法是“則”等。
他的冷言冷語真讓人沮诘不已。
沮喪、诘問、阻沮、诘責
攔阻、訓斥、諷刺
鼓勵、稱贊、贊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