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蛾撲火的意思、燈蛾撲火的詳細解釋
燈蛾撲火的解釋
比喻自惹禍害。《水浒傳》第二七回:“這賊配軍卻不是作死,倒來戲弄老娘!正是燈蛾撲火,惹焰燒身。”
詞語分解
- 燈的解釋 燈 (燈) ē 照明的器具:電燈。路燈。燈火(泛指亮的燈)。燈語(通訊方法之一)。燈标。 其它用途的發光、發熱裝置:紅綠燈。指示燈。酒精燈。 裝飾張挂的彩燈:燈節。燈市。河燈。冰燈。 筆畫數:; 部
- 火的解釋 火 ǒ 燃燒,物質燃燒時所發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燭。火源。火焰。煙火。火中取栗(喻為别人冒險出力,而自己吃虧上當,毫無所獲)。 緊急:火速。十萬火急。 指槍炮 * 等:火藥。火炮。 發怒,怒氣:火暴。火
網絡擴展解釋
“燈蛾撲火”是一個漢語成語,比喻自取滅亡或自惹禍害的行為。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該成語字面指燈蛾因趨光性撲向火焰,常被燒死,引申為因盲目追求而自招災禍,含貶義。其核心含義與“自投羅網”“飛蛾赴火”相近。
2.出處與典故
- 《梁書·倒溉傳》:最早記載類似表述,“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 《水浒傳》第二十七回:以“燈蛾撲火,惹焰燒身”形容自尋死路的行為。
3.用法與例句
- 語法:主謂式結構,多作賓語,如:“他此舉無異于燈蛾撲火。”
- 例句:明代《水浒傳》中寫道:“這賊配軍倒來戲弄老娘!正是‘燈蛾撲火,惹焰燒身’。”
4.近義詞辨析
- 飛蛾撲火:含義幾乎相同,但“燈蛾”更強調趨光性,突出“主動招惹”的意味。
- 自投羅網:側重因無知或錯誤判斷陷入陷阱,與“燈蛾撲火”的盲目性略有差異。
5.延伸理解
該成語常用于警示盲目行動的風險,或諷刺不顧後果的愚蠢行為。需注意語境,避免用于正式或中性描述。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梁書》《水浒傳》原文或權威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燈蛾撲火》是一個成語,形容人或事物不知自救而不顧危險,自取滅亡的悲慘境地。
該詞的拆分部首是火(火字旁)和蟲(蟲字底),筆畫分别為4畫和6畫。
《燈蛾撲火》一詞起源于古代民間傳說。燈蛾是一種喜歡亮光的昆蟲,但它們往往因迷戀火光,而不顧自身安危飛向明火,最終被燒毀。這個故事寓意人們在追求欲望時,可能會盲目冒險,最終自食其果。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為「燈蛾撲火」。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這個詞的寫法沒有明确記載,因為成語的形成多出于口頭傳承。
例如,可以使用《燈蛾撲火》這個成語來形容一個人因為貪婪而将自己推向了毀滅的邊緣。
一些與《燈蛾撲火》相近義的成語有「自取滅亡」、「掘井自滅」等,它們都強調一個人因為自己的行為或決策導緻自身的滅亡。
相反,與《燈蛾撲火》反義的成語包括「明哲保身」、「遠離火源」等,它們意味着一個人明智選擇避開危險,保護自己。
總之,《燈蛾撲火》這個成語是用來形容那些不明智的行為,強調人們應該明辨是非,避免自取滅亡。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