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擊響玉磬。《書·益稷》:“戞擊鳴球,搏拊琴瑟。” 孔 傳:“球,玉磬。” 孔穎達 疏:“《釋器》雲:球,玉也。鳴球謂擊球使鳴。樂器惟磬用玉,故球為玉磬。” 宋 範成大 《玉華樓夜醮》詩:“知我萬裡遙相投,暗蜩奏樂鏘鳴球。” 明 劉基 《遣興》詩:“豔豔霜林張綺纈,琤琤風葉落鳴球。”
“鳴球”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古代樂器演奏
原指擊奏玉磬,源自《尚書·益稷》中的“戞擊鳴球,搏拊琴瑟”。玉磬是古代禮樂中的重要樂器,以玉石制成,敲擊發聲。宋代範成大《玉華樓夜醮》中“暗蜩奏樂鏘鳴球”即描寫磬聲清脆的場景。
現代可能的引申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歡呼慶祝勝利”,可能與“鳴鑼”或“鳴鐘”的慶祝形式混淆。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支持,需謹慎使用。
字形與詞義解析
建議:在古文閱讀中優先采用“擊奏玉磬”的釋義,若現代語境出現“鳴球”表慶祝,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為引申或誤用。可通過漢典等權威古籍庫進一步考證。
《鳴球》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敲擊球體時發出的聲音”。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鳴”是聲音的意思,右邊的“球”是球體的意思。通過這兩個部分的組合,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詞語。
根據《康熙字典》,《鳴球》的拆分部首為“鳥”和“王”。它的總筆畫數為14,其中“鳥”的部分為11畫,“王”的部分為3畫。
關于《鳴球》一詞的來源,目前尚無确切的曆史記載。從字義上來看,它是在描述敲擊球體時産生聲音的行為,可能與古代球類運動有關。然而,具體的來源和由來尚待進一步研究。
《鳴球》的繁體寫法為「鳴球」。在繁體字中,它的字形和簡體字相似,隻是筆畫的書寫順序略有不同。
古時候《鳴球》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因為漢字的字形演變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改變。然而,根據目前的研究,沒有詳細記錄古時候《鳴球》的具體漢字寫法。
1. 小明手持木棒,用力敲擊着鳴球,發出清脆的聲音。
2. 這個遊戲規則簡單,隻需用手拍擊鳴球即可。
3. 雨後球場上的鳴球聲格外動聽。
1. 鳴動:指聲音嘹亮、響亮。
2. 鳴響:指聲音高而清脆,如鐘聲、汽笛聲等。
3. 球場:指供進行球類運動的場地。
1. 擂球:用手或器械敲擊球體發出聲音。
2. 敲球:用手、棒等敲擊球體發出聲音。
3. 鳴哨:指裁判或指揮者發出尖銳的哨聲。
沉默:指無聲或不發出聲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