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糙米飯。《屍子》卷上:“珍羞百種而 堯 糲飯菜粥。”《南史·梁紀中·武帝下》:“晚乃溺信佛道,日止一食,膳無鮮腴,惟豆羹糲飯而已。”《資治通鑒·唐憲宗元和五年》:“ 迪簡 無以犒士,乃設糲飯與士卒共食之。” 胡三省 注:“糲飯,脫粟飯也。” 清 唐孫華 《夏日盛暑貧甚戲作》詩:“菁羹糲飯吾能給,若比 焦先 未是窮。”
“粝飯”指用糙米(未經精加工的粗米)制成的飯食,屬于古代常見的粗簡食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粝”意為粗糙的米,與“精米”相對。“粝飯”即糙米煮成的飯,口感粗粝,常用于形容生活簡樸或飲食清苦。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文化内涵
古代常以“粝飯”象征清廉或貧寒生活,如堯帝“粝飯菜粥”的典故,強調賢者不重口腹之欲。
該詞既指具體的粗糧飯食,也承載了傳統文化中對簡樸品德的推崇。
《粝飯》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有着美食和飲食方面的含義。指的是普通的、樸素的、簡單的米飯。粝飯通常沒有其他配料,沒有炒菜或者其他菜肴的搭配,隻有單純的白米飯。
《粝飯》一詞的部首是米,它屬于谷字旁。整個漢字共有12個筆畫。
《粝飯》一詞最早出現在《荀子·勸學篇》中。在古代,糧食的生産和食用是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粝飯則是百姓日常飲食中最常見的食物,也象征着普通民衆的生活。
《粝飯》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粥飯」。
在古時候,「粝飯」這個詞彙的寫法稍有不同。沒有「米」的部首,而是用「米」字單獨寫。例如,正字典裡收錄的古代寫法是「饣目一勺米」。
1. 他平日裡吃的都是粝飯,非常樸素簡單。
2. 每逢重要節日,農村的家庭會擺上一桌豐盛的飯菜,與平時吃的粝飯形成鮮明對比。
粝米、粝粉、粝糕、粝粑、粝餅、粝豆、粝面
簡餐、素餐、樸素飯、清粥、白飯
豪華餐、奢華餐、豐盛飯、五味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