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傳檄而定的意思、傳檄而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傳檄而定的解釋

檄:讨敵文書;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隻要用一紙文書,就可以降服敵方,安定局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傳檄而定”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huán xí ér dìng,其核心含義是通過發布檄文即可平定局勢,無需實際出兵作戰。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典故

源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背景:韓信建議劉邦東進時,認為隻需發布檄文即可收服三秦地區,強調軍事威懾與政治策略的結合。


用法與示例


核心邏輯

該成語突顯“以勢壓人”的策略,強調輿論威懾、民心所向或實力碾壓的作用,而非實際武力沖突。例如,在曆史上,政權更疊時若占據道德或軍事制高點,常通過檄文瓦解敵方士氣,達到快速統一的目的。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故或不同語境下的用法,可參考《史記》或《三國演義》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傳檄而定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通過傳送檄文(檄文指呼號、讨伐敵人的文書)來确定某種決策或下達命令。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傳(chuán)和檄(xī),分别有8個和16個筆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戰争時期,當時國家使用檄文來發布戰争命令或宣告戰争。該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檄的古字形眺(tiào)與昔形十(shí)相似。一個常見的例句是:“政府傳檄而定,立即展開救援行動。” 這個成語沒有固定的組詞,但可以和其他成語搭配使用,如傳而不讓、定而不改等。它的近義詞包括傳令而定、傳書而定,反義詞則沒有常見的固定詞語可以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