绂麟的意思、绂麟的詳細解釋
绂麟的解釋
晉 王嘉 《拾遺記·周靈王》:“ 周靈王 立二十一年, 孔子 生於 魯襄公 之世……夫子未生時,有麟吐玉書於 闕裡 人家,文曰:‘水精之子,係衰 周 而素王。’故二龍繞室,五星降庭。 徵在 賢明,知為神異,乃以繡紱繫麟角,信宿而麟去。”後以“紱麟”為慶賀生辰之典。 宋 胡繼宗 《書言故事·慶誕》:“紱麟祥旦。 王子年 《拾遺》: 孔子 生,母 徵在 以繡紱繫麟角,及 孔子 欲絶,抱麟解紱而泣。”
詞語分解
- 绂的解釋 绂 (紱) ú 古代系印紐的絲繩,亦指官印:印绂。玺绂。 同“黻”。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 麟的解釋 麟 í 〔麒麟〕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像鹿,全身有鱗甲,有尾。古代以其象征祥瑞,亦用來喻傑出的人物。簡稱“麟”,如“鳳毛麟角”,“麟鳳龜龍”。 筆畫數:; 部首:鹿;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绂麟"是由"绂"與"麟"組成的複合詞,其詞義可從漢語構詞角度進行解析:
一、單字訓诂
- 绂(fú):《說文解字》釋為"系印組也",本指系官印的絲帶,引申為官服、印绶的代稱。《禮記·玉藻》載"一命缊绂",鄭玄注謂"绂,蔽膝之屬",可見其作為古代禮服的組成部分。
- 麟:即麒麟,《春秋公羊傳·哀公十四年》載"麟者,仁獸也",何休注稱其"一角而戴肉,設武備而不為害",被視作祥瑞象征,《詩經·周南》有"麟之趾"以喻仁德。
二、組合釋義
該詞屬并列式複合結構,融合了禮制符號(绂)與祥瑞圖騰(麟)的雙重意象,可解作:
- 禮制象征:以绂代指官爵地位,麟象征德行,組合後喻指德位相配的賢者,如《文心雕龍·時序》"馭飛龍于天衢"的意象延伸。
- 祥瑞隱喻:漢代谶緯學說中,麒麟現世被視作明君在位的征兆,如《宋書·符瑞志》載"麒麟者,仁獸也",與象征官秩的"绂"組合,暗含天人感應的政治哲學。
三、文獻應用
該詞多見于骈文與銘文創作,如南朝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绂冕昭麟之容",唐代李峤《攀龍台碑》"绂麟表瑞"等,均借典制與祥瑞的并置突顯頌聖主題。清代《骈字類編》将其收入"祥瑞門",佐證其作為吉語的屬性。
(參考資料:《說文解字注》《十三經注疏》《文心雕龍譯注》《宋書》《骈字類編》)
網絡擴展解釋
“绂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發音:fú lín
核心意義:指人物或事物具有卓越的品質或獨特才能,常用于贊美非凡的才華或特質。例如形容某人才華出衆或某物獨具特色。
二、典故與來源
-
詞源背景:
- 最早見于《左傳·宣公二年》,原指“麟鳳”——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祥瑞神獸,象征吉祥與美好。
- 另一典故出自《拾遺記·周靈王》:傳說孔子誕生前,有麒麟吐玉書于其家中,預言其将成“素王”(無冕之王)。孔母用繡绂(絲帶)系于麟角,後以“绂麟”引申為慶賀生辰的典故。
-
文化象征:
- “麟”本身在古籍中多指麒麟,象征仁德與祥瑞(如《說文解字》稱麟為“大牝鹿”,後演化為神獸代稱)。
- “绂”為古代系印的絲帶,與“麟”結合後,既保留了祥瑞之意,又隱含對傑出人物或事件的尊崇。
三、使用場景
- 形容人物:如“此子才華若绂麟,必成大器”。
- 慶賀生辰:古時文人雅士常以“绂麟”為典故,表達對誕辰的祝福(例:“绂麟祥旦”)。
“绂麟”兼具贊美品質與祥瑞慶賀的雙重内涵,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
盎盎安心半瘋兒貝筵弁慄髲子步遊才多識寡逞臉當場出彩撢啧索隱的的丢撘惡性反側子凡典放屁辣臊剕辟紛藹風宣縫綻貫達故國詭避澒挏後肢華衮荒馑黃蘖讙設礁砂夾巷金鐎君聖臣賢科役揆理略有樂侑禮輕情意重猛不乍密麻麻匹休氣湊侵鈔厹由桑田碧海沈遊射日噬攫松肪酒速誅踏屣窕窕停分頹唐歪剌貨為虎作伥僞意無慮曉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