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集議的意思、集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集議的解釋

共同評議。《史記·袁盎晁錯列傳》:“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議,莫敢難,獨 竇嬰 争之,由此與 錯 有郤。”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四:“頃歲駁放 秦塤 等科名,方集議時,中司誤以‘駁’為‘剝’。”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醉公》:“東宮虛位, 聖祖 命諸臣集議。” ********* 《檀香山興中會成立宣言》:“每逢禮拜四晚,本會集議一次。”參見“ 雜議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集議”指共同評議或集體商議,是古代中國一種重要的決策形式,尤其在秦漢時期制度化。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集議”即集合多方意見進行讨論,旨在通過群策群力形成決策。其核心特點是參與者廣泛,上至高級官員(如将軍、列侯),下至學者(如博士、議郎)均可參與。

二、曆史背景與功能

  1. 秦漢制度化
    作為官方決策機制,皇帝通過集議聽取不同階層建議,例如《史記》記載漢景帝曾召集公卿列侯讨論晁錯提議。
  2. 後世沿用
    宋代陸遊筆記提到科舉争議時使用集議,清代昭槤記載康熙立儲亦采用此形式,孫中山在檀香山興中會章程中也将集議納入組織規則。

三、使用場景

四、特點

若需進一步了解不同朝代的具體案例,可參考《史記》《嘯亭雜錄》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集議》的意思

《集議》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衆人共同商讨、讨論并達成共識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集議》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隹」和「言」。其中,「隹」是羽族類部首,表示與鳥有關;「言」是言字部首,表示與語言有關。

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和繁體

《集議》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由「集」和「議」兩個字組成。而「集」在古代漢語中的意思是衆多人聚集在一起;「議」則代表讨論、商讨。

在繁體字中,「集議」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集議」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變體寫法為「集議」,其中「議」字中間有一個小川字旁,表示議論的湧動。

例句

1. 我們需要進行集議,共同決定下一步的行動方案。

2. 經過一番激烈的集議,大家終于達成了共識。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集思廣益、集思廣議、集思廣益

近義詞:商讨、讨論、研讨

反義詞:獨斷、專斷、仲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