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栖宿于樹上的鳥。 晉 曹摅 《感舊詩》:“晨風集茂林,栖鳥去枯枝。”
(2).歸鳥。 南朝 梁 何遜 《學古》詩之一:“日夕栖鳥遠,浮雲起新色。” 唐 杜甫 《春宿左省》詩:“花隱掖垣暮,啾啾栖鳥過。”
“栖鳥”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栖宿于樹上的鳥
指停留在樹枝或巢中休息的鳥類。這一釋義在多個文獻中均有體現,如晉代曹摅《感舊詩》中“晨風集茂林,栖鳥去枯枝”,通過自然景象描寫鳥類的栖息狀态。
歸鳥
特指傍晚歸巢的鳥,常被用于詩歌中營造黃昏意境。例如唐代杜甫《春宿左省》的“花隱掖垣暮,啾啾栖鳥過”,以及南朝何遜《學古》的“日夕栖鳥遠,浮雲起新色”,均以“栖鳥”暗喻歸巢的意象。
“栖鳥”在古詩中常被用作自然與情感的載體:
“栖鳥”兼具自然描寫與情感隱喻的雙重功能,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詞典》 或古詩注解。
《栖鳥》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鳥類在某個地方栖息、栖居。栖鳥一詞中的“栖”是動詞,表示停留、居住的意思,“鳥”則指鳥類。
《栖鳥》中的部首是木字旁,表示與樹木有關的事物。《栖鳥》的筆畫數為12畫。
《栖鳥》一詞源自于古代漢字,在古文獻中常被使用。在繁體字中,栖鳥的寫法為「棲鳥」。
在古時候,栖鳥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說文解字》中将栖鳥的寫法記作「栘」,把鳥寫得像個小人站在樹幹上。
1. 深山之中,有一處湖泊成為了許多栖鳥的家園。
2. 春天來臨,栖鳥們紛紛南飛。
1. 栖息: 意為停留、居住在某個地方。
2. 栖木: 指鳥類停栖在樹木上。
3. 栖居: 意為長期居住在某個地方。
停栖、栖宿、栖息、居鳥。
遷徙、飛離、離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