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治理。《敦煌曲子詞·菩薩蠻》:“奉國何曾睡,葺治無人醉。” 宋 嶽飛 《奏條具襄陽隨郢三郡防守狀》:“臣收復到 襄陽 、 隨 、 郢 三州,即時逐急,權行差官葺治州事。”
(2).整治。 明 沉德符 《野獲編·果報·耶律楚材》:“未幾,掘得碣石,則 楚材 墓也,雖稍為葺治,聞壙中他物散去多矣。”
(3).修建。 清 恽敬 《陳白沙先生祠堂記》:“ 貞節堂 、 碧6*玉6*樓 名皆始於先生,其宇則子孫所葺治也。”
(4).置辦。 朱彭壽 《安樂康平室隨筆》卷四:“因奉命交餘三百金,葺治三公棺槨。”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葺治漢語 快速查詢。
“葺治”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qì zhì,注音符號為ㄑㄧˋ ㄓˋ。根據多個詞典解釋,其含義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指對國家、地區或事務的管理和整頓。
例句:
強調對具體事物的修整或整頓。
例句:
多指對建築或設施的修繕、建造。
例句:
指對物品的購置或準備,但這一義項用例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果需要更詳細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相關詞典條目(如、3、6)。
《葺治》是一個漢字詞彙,其意思是修補、整治、維護。該詞常用于指修理受損的地面、屋頂、道路或其他建築結構。
《葺治》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艹”(草字頭部首),右邊是“治”(病字旁)。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
《葺治》的來源較為明确,其中,“葺”原本是古代漢字中用來拼寫“堪輿”的字,意為測定地理風水。而“堪”的本義是“剪修”,因此,“葺”逐漸演變為修理和整治的含義。而“治”表示治理、管理。目前,台灣和香港地區人們使用的是繁體字“薺治”,即在“葺”字中加入了一個“艸”部首,使其更加繁複。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字形往往比較繁瑣,與現代漢字書寫有較大差别。《葺治》的古漢字寫法可以用圖片表述如下:
1. 他請了專業的維修隊來葺治屋頂的漏水問題。
2. 這段路面已經坑窪不堪,急需葺治。
1. 修葺:修理和整治。
2. 葺補:修複和彌補。
3. 翻葺:翻修和維護。
1. 修繕:修補和整修。
2. 翻新:重新修理和翻修。
3. 維護:保養和養護。
1. 破壞:損害和毀壞。
2. 摧毀:拆除和毀滅。
3. 遺棄:放棄和抛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