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捐的意思、抽捐的詳細解釋
抽捐的解釋
原指抽厘捐。後亦泛指抽稅。《清會典事例·戶部·直省厘局》:“ 鹹豐 六年奏準, 盛京 兵餉支絀,現令店商於買貨之家,照所買價值,每東錢百千,抽捐東錢一千。”參見“ 抽釐 ”。
詞語分解
- 抽的解釋 抽 ō 把中間的取出:把信抽出。 從事物中提出一部分:抽籤。抽調(刼 )。抽查。抽頭。抽薪止沸。 吸:抽煙。抽水。抽泣。抽咽。 概括:抽象。抽演。 減縮:抽縮。 引出,長出:抽青。抽芽。抽穗。抽紗。
- 捐的解釋 捐 ā 舍棄,抛棄:捐棄。捐生。捐軀。 獻助:捐資。捐獻。捐助。募捐。 舊時獻錢得官職:捐官。捐納。 賦稅的一種:車捐。房捐。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抽捐”是一個曆史性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一、基本含義(曆史稅收術語)
- 起源:原指“抽厘捐”,即清代對商品交易征收的厘金稅(貨物通過稅)。例如《清會典事例》記載,鹹豐六年為解決盛京兵饷問題,規定商家按貨物價值每百千東錢抽取一千作為稅款。
- 演變:後逐漸泛指各類稅收行為,成為征稅的統稱。其核心特征是按比例或固定額度從交易中抽取費用,用于政府財政或特定用途。
二、引申含義(現代語境)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指“從公共財物中拿取一部分謀取私利”,常用于描述腐敗行為,例如濫用職權侵占公款。但這一用法在權威曆史文獻中較少見,可能是詞義的現代引申。
補充說明
- 權威差異:高權威來源(如漢典、清會典)均以稅收釋義為主,而引申義多出現在現代網絡詞典,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 使用場景:研究曆史財稅制度時,應優先采用原始含義;若涉及反腐議題,則需明确上下文是否指向引申義。
建議參考《清會典事例》等史料或權威曆史詞典獲取更精準的古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抽捐》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從一定的集體或個人中收取款項或物品。它的拆分部首為手和攴,手表示與動作或工作有關,攴表示與打擊或財富相關。根據筆畫順序,手在左邊,攴在右邊。該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在繁體字中,抽捐的寫法保持不變。古代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目前使用的抽捐寫法已經比較固定。下面是一個例句:政府對富人進行抽捐,以幫助貧困地區的發展。組詞中,可以有抽糧(指從農民手中征收糧食)等類似詞彙。抽捐的近義詞可能是征收或收取,反義詞則可能是分發或分給等。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