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殡殓時給死人穿的衣服。斂,通“ 殮 ”。《儀禮·既夕禮》:“柩至于壙,斂服載之。” 南朝 宋 謝靈運 《宋武帝诔》:“髽首冠弁,穿胸斂服。”《清史稿·睿忠親王多爾衮傳》:“朕念王果萌異志,兵權在握,何事不可為?乃不於彼時因利乘便,直至身後始以斂服僭用龍袞,證為覬覦,有是理乎?”
“斂服”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指殡殓時給死者穿的衣服,此時“斂”通“殓”(意為裝殓、入殓)。
部分現代詞典提到“斂服”可表示收斂行為、順從他人(如“斂”為收斂,“服”為服從),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或權威文獻支撐。
在閱讀古文或涉及喪葬文化的文本時,通常取第一種含義;若現代語境中出現第二種解釋,需結合上下文進一步确認。
《斂服》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收斂服從或感受、順從。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斂”和“服”。
斂服的部首是“⺙”(右手),它屬于偏旁部首。它的筆畫數是9畫,其中“斂”為8畫,“服”為4畫。
《斂服》的字源可以追溯到金代。它的義項繼承和演變,主要受到古文獻和古代社會文化的影響。
《斂服》的繁體字為「斂服」。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斂服的古代寫法是「斂夫」,其中“夫”是指男子。
1. 兒子斂服于父親的命令,默默地接受了他的安排。
2. 在困境中,我們要斂服于逆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斂衣服、斂財、自斂、斂容
近義詞:順從、聽從、遵從
反義詞:抗拒、反抗、不服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