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旅帥的意思、旅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旅帥的解釋

(1).《周禮》官名。統一旅之衆。《周禮·夏官·序官》:“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二千有五百人為師,師帥皆中大夫;五百人為旅,旅帥皆下大夫。”

(2).古代州郡地方軍事散官名。《通典·職官十四》:“ 後周 改都督諸軍事為總管,則總管為都督之任矣。又有大都督、帥都督、都督。至 隋 三都督并以為散官。 煬帝 改大都督為校尉,帥都督為旅帥,都督為隊正:按此則都督之名微矣。”

(3).太平天囯官名。既管軍政亦管民政,位在師帥之下,卒長之上。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天朝田畝制度》:“各家有事訟,兩造赴兩司馬,兩司馬聽其曲直……不息,則卒長尚其事于旅帥。”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天朝田畝制度》:“凡設軍,每一萬三千一百五十六家先設一軍帥,次設軍帥所統五師帥,次設師帥所統五旅帥,共二十五旅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旅帥”是一個具有多重曆史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古代軍隊中統領“旅”級編制單位的指揮官,後也延伸為對優秀軍事領導者的泛稱。其核心含義為“在行軍或作戰中表現出卓越能力的将領”。


二、曆史演變

  1. 《周禮》官制
    最早見于《周禮·夏官》,為周代軍事官職,統領五百人的旅級單位,屬中級軍官(下大夫),上承師帥(中大夫),下轄卒長。

  2. 隋代軍事散官
    隋炀帝改革軍制時,将“帥都督”改稱“旅帥”,作為州郡地方軍事散官,屬于低級武職。

  3. 太平天國軍政體系
    太平天國時期,旅帥為基層軍政官員,每旅帥管轄525戶(即5個卒長),兼具軍事指揮與民政管理職能,地位介于師帥與卒長之間。


三、相關文獻示例


四、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比喻在團隊或行動中表現突出的領導者,但需注意該詞具有明顯曆史語境,日常使用較少。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參考《周禮》《通典》等典籍或近代太平天國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解釋

《旅帥》是指旅行中指揮軍隊或團隊的領導者,也可以理解為旅遊中的帶隊導遊。他們負責規劃和組織旅行中的行程安排,維護旅行中的秩序,并确保旅客在旅途中安全愉快。旅帥是旅行團或隊伍的核心人物,他們具備豐富的地理知識、導覽技巧和領導能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旅帥》的拆分部首為⺾(疒尚),其中“⺾”為疒部首,表示與疾病、健康相關;“尚”為字的上部,表示在高處或上方。字的總筆畫數為10畫。

來源和繁體

《旅帥》一詞來源于漢語,是由“旅”和“帥”兩個字組合而成。在繁體字中,旅帥的寫法為「旅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旅帥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古代典籍文獻和碑銘記載,旅帥的古字形可能與現代寫法有細微差别,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1. 他是我們的旅帥,負責領隊并引領我們探索這座美麗的城市。

2. 這位旅帥在旅行期間給予了我們很多有用的信息和建議。

組詞

1. 旅行 2. 旅客 3. 帥哥 4. 帥氣

近義詞

導遊、領隊、旅行家

反義詞

旅客、團員、隨行人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