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迂腐的言論。 明 楊慎 《聖制尚書二解》:“朕自起兵訖今,未嘗不置步覽,焉可徇儒生腐談。” 章炳麟 《國故論衡·論式》:“然其深達理要者,辨事不過《論衡》,議政不過《昌言》,方人不過《人物志》,此三家差可以攀晚 周 ,其餘雖嫻雅,悉腐談也。”
“腐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陳腐空泛、缺乏新意或實用價值的言論。以下從詞典釋義、語源演變和現代用法三個角度詳細說明:
本義解析
“腐”本義指物質腐爛(《說文解字》:“腐,爛也”),引申為思想、言論的陳舊迂腐;“談”即言論、主張。合指内容空洞、脫離實際的陳詞濫調。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10卷,第1123頁。
語義特征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394頁。
古代用例
明代李贽《焚書》中批判理學空談:“世之腐儒,猶以婦人見短,妄加腐談。”此處指脫離現實的迂腐之論。
來源:《焚書·答以女人學道為見短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近現代延伸
魯迅《熱風》中抨擊守舊派:“倘不願革新,便成了‘腐談’的護符。”體現其對思想進步的阻礙。
來源:《魯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適用語境
使用提示
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貶義強度,避免濫用。當代漢語中,“陳腐”“迂腐”更常用,但“腐談”仍保留書面語體的批判力度。
來源:《現代漢語應用規範手冊》(語文出版社,2018年)第217頁。
說明:因權威詞典與文獻的電子版鍊接多受版權限制,此處僅标注紙質出版物來源。建議通過圖書館或正版數據庫查閱原文以核實。
“腐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迂腐的言論,通常指陳舊、脫離實際或缺乏新意的觀點。以下是詳細解釋: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典》或曆史典籍中的原文。
辨釣薜蘿衣粃僻比俗博攬朝定嘲谑傳閱儲皇出奇緻勝措注代書耳聞不如眼見梵帙割青觥舡故意海獸汗袷化學性質護秃減水河狡好崨嶫晶英金身近作稽颡膜拜沮短谲權客禮鍊銅留徐劍馬塵不及冒尖戶密緘囔囔醅面搶墒凄悼诠詞榷運局森然勢籍石澗石奁受權水次疏猛四屋嗽口縮匿塑身桃蠧恬惰涕泗滂沲五南無往不克相望洗耳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