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六經注我的意思、六經注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六經注我的解釋

宋 理學家 陸九淵 語。意謂其思想皆出自“六經”,可以與聖人之言互相發明。《陸象山語錄》卷上:“學苟知本,六經皆我注腳。”《宋史·陸九淵傳》:“或勸 九淵 著書,曰:‘六經註我,我註六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六經注我”的漢語詞典釋義

“六經注我”是中國古代哲學,特别是宋明理學心學一派的重要命題,其核心含義是指:學者不應拘泥于儒家經典(六經)的字句本身,而應通過研讀經典來印證、發明和彰顯自身内在固有的本心或天理。它強調主體精神(“我”)的能動性和本體性,經典(“六經”)被視為闡釋主體精神(“我”)的注腳或工具。

  1. 語義解析與哲學内涵:

    • “六經”: 泛指儒家核心經典(《詩》《書》《禮》《樂》《易》《春秋》),代表傳統學術權威和外在規範。
    • “注我”: “注”意為注釋、解釋、闡發。“我”非指個人私欲,而是指人人先天具備的、與宇宙本體(道、理)相通的“本心”或“良知”。
    • 整體含義: 該命題翻轉了傳統的“我注六經”(學者盡力去理解、注釋經典本義)的治學路徑。它主張,經典的價值在于啟發和印證學者内心本已存在的真理(心即理)。研讀經典的目的,不是為了死記硬背或考據訓诂,而是借助經典來喚醒、确認和彰顯自己内在的道德本心與智慧。經典是“迹”,本心才是“本”。正如心學開創者陸九淵所言:“學苟知本,六經皆我注腳。”(來源:《陸九淵集·語錄上》)
  2. 核心思想與典籍出處: 此命題集中體現了陸九淵(象山)心學的核心思想——“心即理”。陸九淵認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萬物之理皆備于人心。因此,求學問道的根本在于“發明本心”,而非向外窮索。六經所載的聖人之言,不過是聖人對其本心之理的闡述。後人學習六經,目的應是效法聖人,體認自己心中同樣的理,讓六經服務于對自我本心的認知與修養。這一思想被其門人及後世心學家(如王陽明)所繼承和發展。(來源:《陸九淵集·雜說》、《宋元學案·卷五十八·象山學案》)

  3. 曆史影響與意義: “六經注我”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思想解放意義:

    • 高揚主體精神: 它極大地提升了人的主體地位和道德自覺,強調學問的終極歸宿在于成就自我(成聖成賢)。
    • 批判繁瑣學風: 針對當時理學中可能存在的拘泥經典、支離考據的傾向,它倡導直指本心、簡約易行的為學方法。
    • 強調實踐體認: 它引導學者将學問落實于身心修養和道德實踐,而非停留在文字訓诂層面。

“六經注我”是一個深刻的哲學命題,意指儒家經典(六經)的作用在于闡釋、印證和發明學者自身内在的本心與天理。它由陸九淵明确提出,是心學“心即理”思想在經典诠釋上的具體體現,強調為學的根本在于“發明本心”,經典是輔助達成此目标的工具(注腳),彰顯了人的主體性和道德自覺。

網絡擴展解釋

“六經注我”是宋代哲學家陸九淵提出的重要學術觀點,其内涵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該詞的字面含義是“用六經來注解我的思想”,強調以經典為工具闡釋個人見解,而非被動接受經典原義。陸九淵認為,當學者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時,經典便成為自我思想的注腳,即“學苟知本,六經皆我注腳”(《陸象山語錄》)。

二、與“我注六經”的對比 •我注六經:側重對經典原義的考據與還原,強調客觀解讀
•六經注我:主張通過經典表達個人思想,強調主觀創造性解讀,是前者的升華

三、核心思想

  1. 主體性彰顯:主張學者應通過經典學習形成獨立思想體系,而非被經典束縛
  2. 實踐導向:強調經典智慧需服務于現實人生修養,如《禮記》《周易》等典籍的倫理觀、宇宙觀可指導個人修行
  3. 學術創新:允許對經典進行引申發揮,甚至“故意誤讀”以建立新思想體系

四、六經範疇 原指儒家六部核心典籍:《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樂經》(後失傳),漢代後多稱“五經”。陸九淵語境中的“六經”更傾向于代指經典整體,而非特指某部文獻。

五、評價與影響 該思想體現了心學“心即理”的核心理念,雖被部分學者批評為牽強附會,但客觀上推動了宋明理學的發展,成為後世“經世緻用”思想的重要源頭。

别人正在浏覽...

百家衣百篇科白醥闆仗飽饫八使北轅適粵長蹻扯常承逆馳介春澌村扉剉折殚精竭力大軸子得魚忘筌厎慎對準笃密風火性風情月意官滿官仕海菜渹渹花哄隳淩回溪會蕞将妄賈師解秩據說科鬥字廓定老攫槤枷柳嚲莺嬌六欲天籠括盧雉軞車門下掾密宴饢糠飄沒崎岖入微煽風點火石缽疏忽職守鼠迹天子門生推體望塵追迹猬毛武露毋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