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飄飛而沉沒。《南史·梁邵陵攜王綸傳》:“ 南浦 施安幄帳,無何風起,飄沒于 江 。”
(2).指洪水将物體漂走淹沒。飄,通“ 漂 ”。 宋 葉適 《母杜氏墓志》:“夫人既歸而歲大水,飄沒數百裡,室廬什器偕盡。”
“飄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現代用法中,可比喻人或事物突然消失無蹤,例如形容逃避責任或物品失效。但此義項多出現在口語或非正式語境,古籍中較少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飄沒》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為piāo mò。下面将介紹它的具體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飄沒意為漂浮而消失、不見蹤影。形容事物離奇消失、突然不見。
飄沒的拆分部首為風和水,共有9個筆畫。風的拆分部首為風, 水的拆分部首為氵。
《飄沒》出自唐代杜牧的《秋夕》一詩:“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逢月乘風飄沒處,與兒同坐斷腸詩。”在這裡用“乘風飄沒處”形容心思飄渺、充滿離愁别緒。
繁體字為飄沒。
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飄沒的“飄”字中間有一個風字頭,并且最上面是“父”字頭,底部是“刀”字頭。
1. 他離奇地出現在我面前,然後又像飄沒一樣消失不見了。
2. 這個珍貴的文物突然飄沒了,無影無蹤。
飄然、飄搖、飄飄然、消沒、消失、消遁、忽然離去、突然不見。
徙去、無影無蹤、幻滅、離奇消失。
出現、顯露、顯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