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武露的意思、武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武露的解釋

古時認為從露水降落的狀态,可以推斷國人的習性喜好。如降露布散,則人尚武,謂之武露;如降露凝沉,則人尚文,謂之文露。《初學記》卷一引《春秋佐助期》:“武露布,文露沉。” 宋均 注:“甘露見其國,布散者,人尚武。文采者,則甘露凝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武露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特殊氣象現象,由“武”和“露”組合而成。從字義分析,“武”指武力、軍事,含肅殺之意;“露”即自然凝結的水珠,《說文解字》釋為“潤澤也”。兩字結合後,“武露”特指帶有戰争預兆的露水,常見于史書與類書記載。

據《後漢書·蔡邕傳》記載,東漢時期天象官曾觀測到“武露布野”,認為這是“兵戈将興”的征兆。晉代周處所著《風土記》中進一步描述其特征:“白露甘醴,名曰武露,飲之者主尚武”,指出其形态為白色露珠,并賦予其象征尚武精神的文化内涵。

唐代類書《初學記》引《春秋感精符》注:“武露者,露如珠顆,殺氣之凝”,從古代天文分野學說角度,将自然現象與人事相關聯,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感應”的哲學思想。這種露水在古代軍事活動中常被視為戰事吉兇的占卜依據,成為重要軍事決策的參考要素。

網絡擴展解釋

“武露”是一個源自古代文化觀念的詞語,其含義與自然現象及社會習性的關聯有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1. 基本定義
    該詞指古人通過觀察露水降落的狀态來推測國民的習性偏好。若露水散布降落(布散),則象征當地民衆崇尚武力,稱為“武露”;若露水凝結沉聚(凝沉),則代表尚文之風,稱為“文露”。

  2. 文獻依據
    這一說法最早見于《初學記》引用的《春秋佐助期》:“武露布,文露沉。”漢代學者宋均進一步注釋:“甘露見其國,布散者人尚武,文采者則甘露凝重。”,體現了古代“天人感應”思想對自然現象的解讀。

  3. 文化背景
    在傳統觀念中,“武露”與“文露”常作為對舉概念,反映了古代社會對文武之道的平衡認知。露水的形态被賦予象征意義,成為推斷民風或國運的隱喻性符號。

“武露”屬于古代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其核心是通過自然現象(露水狀态)類比社會習性(尚武精神),具有鮮明的傳統文化特色。

别人正在浏覽...

桉行暴風疾雨被爐必将鄙流臂指不堪言狀逋違猜毀彩繪城窟蟲臂拒轍處困翠斝錯龜肺肺豐賤風起水湧阜康敷藻缟辂耕翻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浣花翁簡妙勁鱗菌蟪克愛克威跨春兩劑零丁孤苦靈通龍絲落路落索忙手忙腳毛茶帽釘猛虎添翼眇漠南風旁搖陰煽鵬抟青出于藍起辇漆燭仁誼肉眼凡胎馺馺山菊山農身邊人實心眼兒私記台隸鐵官錢徒居危路五洋香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