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樗蒲戲中兩種貴采之名。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 洛陽 令 崔師本 ,又好為古之樗蒲……其骰五枚,分上為黑,下為白。黑者刻二為犢,白者刻二為雉。擲之全黑者為盧,其采十六;二雉三黑為雉,其采十四;二犢三白為犢,其采十;全白為白,其采八,四者貴采也。”
(2).泛稱擲骰賭6*博為“盧雉”。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寶》:“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癡者也。且如粉花蕩産,盧雉傾家,顧癡人之事哉!” 清 鈕琇 《觚賸·雪遘》:“躭遊盧雉,失業蕩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盧雉漢語 快速查詢。
“盧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古代樗蒲戲術語
“盧”和“雉”是古代樗蒲遊戲(一種類似擲骰的棋類遊戲)中的兩種貴采(高等級骰面組合)。
賭博代稱
因樗蒲戲常涉及賭博,後世将擲骰賭博泛稱為“盧雉”。例如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提到“盧雉傾家”,即指賭博敗家。
“粉花蕩産,盧雉傾家。”(《聊齋志異·阿寶》)
意為沉迷聲色和賭博導緻破産。
如需進一步了解樗蒲戲規則或文學典故,可參考《唐國史補》《左傳》等古籍。
《盧雉》是指盧門(古代門類名)中的一種石雉(即雕刻的鳥),也可以指古代宮廷中用來雕刻裝飾的一種石雉。
《盧雉》的部首是石(石字旁),它的筆畫數為12畫。
《盧雉》一詞出自《詩經·衛風·盧鳥》:“鳴鶴在野,鳴盧在樹。”其中的“盧”即指盧雉。
《盧雉》的繁體為「盧雉」。
古代寫《盧雉》的漢字寫法較為繁瑣,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但最早的記載形式是從甲骨文演變而來。
1. 古代宮廷壁畫中常常出現精美的《盧雉》雕刻。
2. 他的書房中陳設着一對《盧雉》石雕,極具藝術價值。
盧門、盧簪、盧鳥、盧台、盧帾
石雉、石鳥、雕鳥
龍、鳳、麒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