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 every possible way] 指達到非常精細微妙的程度
表情細膩入微
(1).深入到細微之處。常用于形容精妙或細緻。《晉書·葛洪傳》:“﹝ 葛洪 ﹞著述篇章富於 班 馬 ,又精辯玄賾,析理入微。” 唐 顧況 《拟古》詩之二:“所貴法乾健,于道悟入微。”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三:“寫景入微,非老手不能也。”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一》:“此論可謂入微,惟上暗下明之故,則不能言其所以然。”《花城》1981年第3期:“他心眼兒裡不覺地長出些愛慕的苗苗,行動上也自然表現出異常的關心,入微的體貼。”
(2).謂聲音漸趨細弱。 宋 林逋 《聞靈皎師自信州歸越以詩招之》:“詩尋靜語應無極,琴弄寒聲轉入微。”
“入微”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總結如下:
指事物或觀念能夠觸及最細微之處,達到極其深刻、精細的程度。常用于描述對細節的極緻關注或對事物本質的深刻洞察。
核心特質
強調從宏觀到微觀的全面把握,如《晉書》提到葛洪“析理入微”,即指分析問題時能深入精微之處()。
應用場景
需與“具體而微”區分,後者指事物結構完整但規模較小(),而“入微”側重深度而非規模。
(完整古籍用例和現代例句可通過來源網頁進一步查閱)
《入微》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細緻入微、深入底細的意思。具體解釋為鑽研、研究某事情的細節,追求及觸及人物内心情感的深處。
漢字《入微》由兩個部首組成:入(rù)和彳(chì)。入是表示“入”,彳是表示“行走”的意思。該字共有6個筆畫。
《入微》一詞源自于《孟子·離婁下》:“矢志不回首者,沙丘之志也;不入微者,不緻遠之義也。”意思是志向堅定不回頭的人,是成就偉大事業的志向。後來逐漸演化為深入研究和觸及内心情感的意思。
《入微》的繁體字為「入微」。
《入微》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入微」。
1. 他對于音樂的理解真是入微,每一次演奏都能觸動人心。
2. 這位畫家的細緻觀察,使他的作品把物象描繪得入微。
其他基于「入微」這個詞的相關詞語有:微妙、細微、深入、深奧等。
與「入微」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深入、細緻、入根、周詳等。
與「入微」意思相反的詞語有:膚淺、粗糙、敷衍、粗略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