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闆仗的意思、闆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闆仗的解釋

即按拍的拍闆。 明 徐渭 《漁陽三弄》:“他那裡開筵下榻,教俺操槌按闆,把鼓來撾……這槌是你肘兒下肋巴,這釘孔兒是你心窩裡毛竅,這闆仗兒是你嘴兒上撩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闆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傳統戲曲或音樂中用于按節奏擊打的拍闆。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闆仗指一種用于控制節奏的拍闆類樂器,常見于戲曲伴奏或音樂演奏中。其名稱由“闆”(片狀硬物)和“仗”(持握工具)構成,字面可理解為“持握的闆狀擊打工具”。

  2. 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徐渭的雜劇《漁陽三弄》。原文描述為:“這闆仗兒是你嘴兒上撩牙”,通過比喻手法将闆仗的擊打動作與角色情緒結合,凸顯其在戲曲中的節奏控制作用。

  3. 相關考據

    • 功能:與鼓槌、釘孔等樂器部件并提,表明其作為伴奏樂器的協同性(例:“操槌按闆,把鼓來撾”)。
    • 發音:讀作“bǎn zhàng”,其中“仗”可能通“杖”,強調手持敲擊的特性。
  4. 現代釋義擴展
    部分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将其歸類為古語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文學或曆史研究場景。

若需進一步了解拍闆的具體形制或戲曲中的應用場景,可參考明代戲曲文獻或傳統樂器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闆仗》的意思、拆分、來源和寫法 段落1:

意思

《闆仗》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表示兩塊平闆接觸磨擦時發出的聲音。它通常用于描述戰争、搏鬥或打鬥中的沖突、碰撞的聲音。

段落2:

拆分部首和筆畫

《闆仗》這個詞的部首是“木”和“戈”,部首“木”表示與木材相關事物,部首“戈”表示與戰争搏鬥相關的事物。它的筆畫數為10畫。

段落3:

來源和繁體

《闆仗》一詞的出處來源于民間口頭語言,最早源于古代戰争時期。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闆仗」。

段落4: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些不同。《闆仗》在古代的漢字寫法為「闆戈」,這個寫法仍然保留着部首“木”和“戈”的含義。

段落5:

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例句:他們的激烈争論中,不時傳來闆仗的聲音。

組詞:闆仗聲、闆仗打鬥、木闆仗。

近義詞:沖突聲、碰撞聲。

反義詞:安甯、寂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