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令原之戚的意思、令原之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令原之戚的解釋

《詩·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歎。” 毛 傳:“脊令,雝渠也。” 鄭玄 箋:“雝渠,水鳥。而今在原,失其常處,則飛則鳴求其類,天性也,猶兄弟之於急難。”後因以“令原之戚”指兄、弟去世。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序》:“ 紹定 改元,適有令原之戚,閉門謝客,因追思,捉筆紀録,不覺盈軸,以‘遊宦紀聞’題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令原之戚”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意為“令原的悲傷”,引申為兄弟去世的哀痛之情。其典源可追溯至《詩經·小雅·常棣》中“脊令在原,兄弟急難”一句。脊令(即鹡鸰鳥)本生活在水邊,若流落原野則象征困境,詩中以此比喻兄弟患難與共的情誼。後世文人将“令原”代指兄弟,如宋代樓鑰《代書回啟》中“既虛令原之戚,複感斷機之悲”即用此典表達喪弟之痛。

該成語的釋義在《漢語大詞典》中被明确标注為“指兄、弟去世”,屬于古代漢語中表達血緣親情的特定哀悼用語。其語言構成具有典型典故特征:“令”取自“脊令”的簡稱,“原”指代原野意象,“戚”則直指悲戚情感,三者共同構成對兄弟情誼與生命消逝的雙重隱喻。

參考來源:

  1. 《詩經·小雅·常棣》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樓鑰《攻媿集》卷六十五(四部叢刊本)
  3. 《漢語大詞典》第七版“令原之戚”詞條
  4. 《中國典故大辭典》北京大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令原之戚”是一個源自《詩經》的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出處與典故

  1. 《詩經·小雅·常棣》
    原文:“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歎。”
    • 脊令(即“鹡鸰”,一種水鳥)本應生活在濕地,若流落高原,則會鳴叫呼救同類。詩中以此比喻兄弟在危難中互相救助。
    • 漢代鄭玄注解:“猶兄弟之于急難”,後引申為兄弟離世的哀傷。

用法與示例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詩經》及宋代文獻《遊宦紀聞》。

别人正在浏覽...

榜撻暴擊北内徧至避藏鼻翼不識好歹車如流水馬如龍持刀弄棒持議畜菟禫服獨腳腿翻秧子法乳豐羨港警公桑漢法橫口簡試戒速接響矜衒季雅拘攣補衲看馬栲膠寬豁誇士嬾放靈清柳芳曆流浪露禽冒錢美益求美俛伏冕冠磨治杷柄萍飄平議潛伏期士倫署拜蜀才睡媒訟愬歲制碎職蜩翼啼謼投心碗唇未來派五胡十六國無營無宰縣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