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世紀初形成于 意大利 的一種畫派。主要特點在于表現現代機械文明的飛快的速度和激烈的運動,在畫面上為了特别強調時間的感覺而破壞了現實的形象,形式離奇,難于理解。 魯迅 《熱風·隨感錄五十三》:“二十世紀才是十九年初頭,好像還沒有新派興起。立方派(Cubism)未來派(Futurism)的主張,雖然新奇,卻尚未能确立基礎;而且在 中國 ,又怕未必能夠理解。”
未來派(Futurism)是20世紀初起源于意大利的先鋒藝術運動,其核心思想是贊美現代工業文明的速度與力量,并通過藝術形式颠覆傳統審美。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起源與發展
未來派由意大利詩人菲利波·托馬索·馬裡内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于1909年通過《未來主義宣言》正式提出。該運動在1911年至1915年間于意大利廣泛流行,主張徹底摒棄傳統藝術形式,認為博物館、圖書館等象征過去的文化機構已腐朽僵化。
藝術特征
思想主張
未來派不僅限于繪畫,還涉及文學、雕塑等領域,其核心口號包括:
影響與争議
盡管未來派存在時間較短,但其對動态表現的探索影響了後來的抽象藝術和構成主義。然而,其激進的反傳統立場和部分成員對法西斯主義的傾向也引發争議。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作品案例,中列舉的未來派代表畫作。
未來派指的是在思想、藝術或設計領域中,主張追求未來主義、激進革新和先鋒主義的人或團體。該詞提倡探索未來的可能性,倡導創新和突破現有的界限,以創造更加先進和進步的事物。
《未來派》的漢字組成是「未」和「來」。其中,「未」的部首是「木」,筆畫數為5;「來」的部首是「⼈」,筆畫數為7。
《未來派》一詞源自于西方現代主義藝術運動,最早出現在意大利文學家馬林提在1910年所寫的一本小說《未來派》中。該詞在藝術界逐漸流行,并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
繁體字中「未來派」的寫法為「未來派」。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未來派」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例如,「未」可以寫為「⾮」,「來」可以寫為「來」。
以下是一些關于「未來派」的例句:
1. 這個畫家的作品充滿了未來派的創新和前衛意識。
2. 他的設計思路非常與衆不同,完全符合未來派的風格。
3. 這個展覽将展示未來派作品中的獨特想象力和實驗性。
組詞:思想家、藝術家、設計師、先鋒、創新、進步
近義詞:先鋒主義、現代主義、激進主義
反義詞:保守、守舊、傳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