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蟬的翅膀。比喻微小的事物。《莊子·達生》:“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晉 葛洪 《抱樸子·逸民》:“榮華猶贅疣也,萬物猶蜩翼也。”
(2).蟬蛻殼。《莊子·齊物論》:“ 罔兩 問 景 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操與?’ 景 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惡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 成玄英 疏:“蜩翼者,蜩甲也。言蛇蛻舊皮,蜩新出甲,不知所以,莫辯其然,獨化而生,蓋無待也。而蛇蜩二蟲,猶蛻皮甲,稱異諸物,所以引之。”
“蜩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比喻及哲學引申三個層面綜合解析:
蜩指蟬,翼即翅膀,合稱意為“蟬的翅膀”。這一解釋直接來源于《莊子·達生》等古籍中對自然現象的觀察。
微小事物的象征
因蟬翼輕薄纖弱,常被用來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例如:
蟬蛻殼的引申
在《莊子·齊物論》中,“蜩翼”還指蟬蛻下的空殼,用以探讨事物依存關系與自然變化。
莊子通過“佝偻承蜩”的寓言(見《莊子·達生》),以“蜩翼”為載體,闡述專注忘我的境界:“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處的“蜩翼”既是具體目标,也隱喻需超脫外物幹擾的哲理。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莊子》相關篇章或語言學工具書(如)。
《蜩翼》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蟬翅,用來形容蟬的翅膀。
蜩翼的拆分部首是蟲,筆畫數分别為12畫。
蜩翼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莊子·齊物論》中的一句話:“齊物者其心皆齊,其腹皆飽,是以能久饑而不餓,能久寒而不冷,是以聖人也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出己以時,乃脫蜩與…”
蜩翼的繁體字為蜩翼。
蜩翼的古代漢字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在今天的普通話拼音寫法下,蜩翼的古字可以寫作“tiáo yì”。
1. 清晨,我在園林中聽到了蜩翼微旋的聲音。
2. 夏日的午後,太陽下悠閑地搖曳着蜩翼。
3. 池塘邊的荷葉上停着一隻蜩翼般的蝴蝶。
蜩翼可以組成其他詞語:
1. 蜩蟬(tiáo chán):蜩翼與蟬的結合,指蜩翼和蟬。
2. 蜩飛(tiáo fēi):蜩翼飛翔,形容輕盈而迅速。
3. 蜩聲(tiáo shēng):蜩翼所發出的聲音。
蜩翼的近義詞是蟬翅。
蜩翼的反義詞可以是堅固、厚實、不可動搖等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