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卑微的官職。《魏書·儒林傳·梁祚》:“﹝ 梁祚 ﹞少子 重 ,歷碎職,後為 相州 鎮北府參軍事。”《北史·恩幸傳·宗愛》:“ 宗愛 不知其所由來,以罪為閹人,歷碎職至中常侍。”
“碎職”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差異,具體解釋如下:
碎職(拼音:suì zhí)指卑微的官職,常用于描述地位較低或不受重視的職位。該詞在《魏書》《北史》等古籍中多次出現,例如: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碎職”解釋為“工作崗位不穩定,頻繁更換工作或失業”。這一含義可能是對“碎”字“零散、不連續”的引申,但需注意此用法并非傳統古籍中的原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魏書》《北史》原文或權威曆史詞典。
碎職是指工作不穩定、缺乏長期性的職位或工作。也可以用來形容職位頻繁更換、工作内容零散不集中的情況。
碎職的部首是石字旁,由“石”字和“兩”字組成,總共有13個筆畫。
碎職一詞來源于中文詞彙的組合,由“碎”和“職”兩個字組成。碎的意思是分裂、破碎,職的意思是職位、工作。
碎職的繁體字為「碎職」。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碎職的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明顯的差别。
1. 他換了好幾份碎職,沒有一份能長久堅持下來。
2. 這個行業碎職頻繁,很難找到一個穩定的職位。
1. 碎片職位
2. 碎骨職業
3. 碎片化工作
1. 零散工作
2. 短期工作
3. 臨時職位
1. 穩定職位
2. 長期工作
3. 固定職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