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訟訴 ”。
“訟愬”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如需更深入的文獻考證,可參考《宋書》或《顔氏家訓》原文。
訟愬(sòng xuǎ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訟和愬。
訟:是一個三點水部的漢字,它的拆分部首是讠。訟字共有9畫。訟字的本義是指訴訟、争訟,表示通過司法程式解決争議。
愬:是一個心字旁的漢字,它的拆分部首是忄。愬字共有13畫。愬字的本義是指安撫、慰問,表示通過溫和的方法安撫人的情緒。
《訟愬》一詞的來源來自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表示通過法庭辯論解決糾紛,并在辯論過程中以溫和的态度安撫争執雙方的情緒。
根據繁體字的寫法,訟愬可以寫作「訟諼」。
在古時候,訟字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仍然是由讠和工組成。愬字的古代寫法目前暫無明确的資料。
例句:
1. 法庭上的訟愬過程需要公正和公平。
2. 在訟愬中,雙方需尊重對方的觀點,以達成妥協。
組詞:
1. 訴訟:指通過法律程式解決争議的過程。
2. 辯訟:指在法庭上雙方争論、辯駁。
近義詞:
1. 争辯:表示雙方為了自己的觀點而争論。
2. 争吵:表示用較大聲音争論、争吵。
3. 辯論:表示雙方就某一問題進行讨論、辯駁。
反義詞:
1. 和解:指争執雙方通過協商或調解後達成妥協。
2. 化解:指通過調解或其他方式解決糾紛,使雙*********相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