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徧至的意思、徧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徧至的解釋

(1).悉至。《國語·楚語下》:“是以先王之祀也……明德以昭之,和聲以聽之,以告徧至,則無不受休。” 韋昭 注:“至,神至也。”

(2).遍及。《詩·大雅·雲漢》“上下奠瘞,靡神不宗” 漢 鄭玄 箋:“從郊而至宗廟,奠瘞天地之神,無不齊肅而尊敬之,言徧至也。” 孔穎達 疏:“無不者,廣及之辭,言其祭祀徧至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徧至”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biàn zhì(注音:ㄅㄧㄢˋ ㄓˋ),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1. 悉至(全部到來)
    指事物或神靈完全抵達、全部到場。例如《國語·楚語下》中記載:“明德以昭之,和聲以聽之,以告徧至,則無不受休。” 韋昭注:“至,神至也”,強調祭祀時神靈的普遍降臨。此義項多用于描述宗教或禮儀場景中的神聖存在。

  2. 遍及(全面覆蓋)
    表示範圍廣泛、無所不及。如《詩經·大雅·雲漢》鄭玄箋注:“從郊而至宗廟,奠瘗天地之神……言徧至也。” 孔穎達進一步解釋為“祭祀徧至”,即祭祀活動覆蓋所有神明。此用法常見于描述行為或影響的全面性。

該詞由“徧”(同“遍”,意為普遍)和“至”(到達)構成,整體強調“完全到達”或“全面覆蓋”的狀态。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學術讨論。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徧至》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無處不到,到處皆有”。這個詞拆分部首為“彳”和“至”,其中部首“彳”表示“行走”,部首“至”表示“到達”。根據筆畫來劃分,它共有12個筆畫。 《徧至》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和文化發展。繁體字形為「遍至」,其古時候的寫法可能難以考證。 下面是例句: 1. 努力學習,希望能夠徧至知識的海洋。 2. 這位商人的商業帝國擴展得相當徧至。 一些相關組詞有「蔓延」「遍布」「無所不及」等。 近義詞可以是「普遍」「廣泛」,反義詞可能是「局限」「有限」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