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cocklebur,Xanthium strumarium] 草名,亦名卷耳
草名。卷耳。《爾雅·釋草》:“卷耳,苓耳。” 郭璞 注:“《廣雅》雲:枲耳也。亦雲胡枲, 江 東呼為常枲,或曰苓耳。形似鼠耳,叢生如盤。”《詩·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頃筐” 毛 傳:“卷耳,苓耳也。”
“苓耳”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根據權威來源進行辨析:
一、植物學解釋(主流含義)
二、文學引申義(存疑說法) 少數非權威資料(如)提到“苓耳”作為成語,形容聲音悅耳如草藥入耳。但該說法未見于《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可能為現代誤用或文學創作引申。
辨析建議:
注:茯苓(Poria cocos)雖簡稱“苓”,但與“苓耳”屬不同物種,前者為多孔菌科真菌。
苓耳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耳朵清晰敏銳,聽覺敏感。
苓耳的部首是艹,總共有11個筆畫。
苓耳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中。繁體字為「菱耳」。
在古代,苓耳可以寫作「令耳」或「陵耳」。
1. 他的苓耳使他能夠聽到很遠的聲音。
2. 她的苓耳讓她能夠分辨出不同的音調。
苓耳在構詞時可以與其他字組合成新詞。例如:
1. 苓耳兒:指對聲音非常敏感的人。
2. 苓耳的:形容具有苓耳特征的,聽覺靈敏的。
與苓耳意思相近的詞彙有:
1. 聰明:指智力敏銳,心思靈活。
2.敏感:形容感覺細膩,反應迅速。
與苓耳意思相反的詞彙有:
1. 麻木:指感覺遲鈍,反應遲緩。
2. 遲鈍:形容反應慢,聽覺不靈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