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缇帙的意思、缇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缇帙的解釋

(1).紅布書套。 南朝 梁 王僧孺 《<臨海伏府君集>序》:“金版玉箱,錦文緹帙。”

(2).借指書籍。 清 黃宗羲 《傳是樓藏書記》:“先生之門生故吏徧於天下。隨其所至,莫不網羅墜簡,搜抉緹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缇帙是由"缇"與"帙"組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古代書籍裝幀的特定形制。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特指用橘紅色絲帛制成的書籍外封套,兼具保護典籍與彰顯典藏價值的雙重功能。

從構詞法分析,"缇"字本義為丹黃色帛,最早見于《說文解字》糸部,許慎釋作"帛丹黃色";"帙"字在《說文》巾部訓為"書衣也",即包裹書籍的布套。二字結合精确體現了古代文獻保護的材質特征與審美取向。

曆史沿革方面,據《辭源》考訂,此類裝幀形式盛行于隋唐時期,尤以宮廷藏書為典型。宋代程大昌《演繁露》提及"缇囊玉軸"的裝幀規格,印證了其作為貴重典籍标志的身份象征。清代《四庫全書》編纂時仍沿襲此類裝幀傳統,采用不同色絹區分經史子集。

在文化内涵層面,缇帙不僅承擔物理保護功能,更深層承載着"尊經重典"的文化心理。明代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記載"缇帙十重"的典藏規格,折射出古代士人對文獻傳承的敬畏之心。其橘紅用色暗合《周禮》"赤缇禮天地"的儀軌,賦予典籍神聖化特征。

文獻用例可追溯至唐代李峤《書》詩"缃帙開晴日,缇帷照暮春",此處"缇帷"即缇帙異寫。宋代《太平禦覽》引《西京雜記》載"以青缇為帙",佐證不同時期存在色彩演變的裝幀體系。這些曆史記錄共同構建了缇帙作為古籍裝幀專業術語的語義網絡。

網絡擴展解釋

“缇帙”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可拆解為“缇”和“帙”兩部分理解:


  1. 指橘紅色或丹黃色,常見于古籍中對色彩的描述,如《說文解字》載“缇,帛丹黃色”。該字多用于形容織物、服飾或器物顔色,如“缇衣”(橘紅色衣服)、“缇幕”(丹色帷幕)。


  2. 本義為包裹書卷的布帛套子,後引申為書籍的代稱。例如“卷帙浩繁”形容書籍衆多,“青帙”指青布書套,喻指典籍。

組合義
“缇帙”字面指用橘紅色布料裝幀的書籍,可泛指裝幀精美的古籍或文獻。在文學語境中,常帶有文雅、古舊的書卷氣息,例如:

缇帙散佚,典籍蒙塵。——(虛構例句,形容古籍散失)

由于該詞罕見于現代漢語,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若您遇到該詞的具體出處,建議提供原文段落以便更精準地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愛棠半氈包覆陂栅炳麟碧瓦朱甍不可諱赤馬黐黏笞撲吃硬不吃軟抽抽大腦炎憚勞擔輿彫胡抵借東郭履訪牌凡愚峯頂根塵割塞歌摺規補國殇裹脅汗腳涵蓄黃萎會吊講功降飲減粜柬帖解呈九陌錢九十隽妙儁異愣沖沖廬寝漠不相關排插賠笑迫亟俔俔衾裯妾青鐵硯七足八手識乘除詩歸絲綸簿桃印銅氨絲通材頭昏吐绶雞畏隹邪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