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遮掩。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而月道與黃道不相近,自不相侵,同度而又近黃道,月道之交,日月相值,乃相陵掩。”
“陵掩”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遮掩,主要用于描述遮蔽或覆蓋的現象。以下是具體解析:
總結來看,“陵掩”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語境的雙字詞,需結合文獻背景理解其天文或自然現象中的遮掩含義。
《陵掩》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古代帝王墓陵的膜拜。它同時具有讓墓地安甯祥和的意思。
《陵掩》由三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阝、礻和采。它的總筆畫數為13筆。
《陵掩》源于《說文解字》,是一個古老的漢字。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陵掩」。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往往有多種變體。對于《陵掩》這個詞來說,在古時候可能使用不同的 variant。然而,這些寫法已經很少被使用和傳承。
1. 今天,我們來到了皇帝陵墓前,虔誠地陵掩。
2. 大雪紛飛的冬天,墓地被白雪覆蓋,冷冷清清,仿佛人們對陵掩的尊嚴禮儀已無法感知。
1. 石陵:指用石材修建的陵墓。
2. 陵園:專供公祭、悼念的陵墓區域。
3. 陵墓:帝王、貴族等古代統治者的葬地。
1. 封土:指在墓地上用土堆積形成的土包。
2. 祭奠:指通過祭祀等儀式來表達對逝者的尊敬和思念。
3. 吊唁:指為追悼死者而前往慰問及表達慰問的言辭。
1. 盜墓:指非法侵入古代陵墓并竊取文物的行為。
2. 破壞:指故意或無意地破壞墓地或墓碑。
3. 忽視:指對陵墓或逝者不加重視或忽略的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