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燒薙的意思、燒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燒薙的解釋

一種原始耕作法。芟除田中雜草,草幹枯後,焚燒以為肥料。《禮記·月令》:“﹝季夏之月﹞是月也,土潤溽暑,大雨時行,燒薙行水,利以殺草,如以熱湯。” 鄭玄 注:“薙謂迫地芟草也。此謂欲稼萊地,先薙其草,草乾燒之。至此月大雨,流水潦畜於其中,則草死不復生,而地美可稼也。” 北周 庾信 《奉和永豐殿下言志》之六:“興雲榆莢晚,燒薙杏花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燒薙”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āo tì(注意:“薙”不讀作“ní”),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含義

指一種原始農耕方法,具體操作是:先割除田中的雜草,待草幹枯後焚燒成灰,既清理田地又利用灰燼作為肥料,為後續耕種做準備。


曆史背景與操作步驟

  1. 文獻記載
    最早見于《禮記·月令》,描述夏季農事時提到“燒薙行水,利以殺草”,即通過焚燒雜草配合雨水沖刷,使草根徹底死亡,避免再生,從而改良土壤。
  2. 具體流程
    • 芟除:人工割草或鏟草;
    • 焚燒:待草幹枯後燒毀;
    • 利用灰肥:焚燒後的草木灰成為天然肥料,提升土地肥力。

文化意義


注意争議點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成語“燒薙”,比喻“徹底改革或重建”,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或詞典,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傳,需謹慎采用。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原文或農史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燒薙

燒薙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shāo nǐ,意思是用火燒,将殘留的稻秧等燃燒掉。該詞的拆分部首為火和艹,總筆畫為9劃。

燒薙一詞源于古代農耕文化。在農作物收割後,農民往往将田間殘留的稻秧進行燒除,以便下一季新的種植。這一做法被稱為燒薙。

燒薙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燒薙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燒薙的字形會有一定的差異。例如,小篆字形中的燒薙寫作為殹

以下是一些關于燒薙的例句:

1. 農民們在秋收後,常常會集體進行燒薙的工作。

2. 燒薙是一種有效的田間管理方式,可以減少秧田病害的發生。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燒火、燒灼、燒煤等。

燒薙的近義詞可以是焚燒、燃燒。

燒薙的反義詞可以是保留、保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