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聲詞。《花城》1981年第1期:“三三兩兩的蜜蜂在花叢中忙忙碌碌地飛着,嗡嗡營營地叫着。”《人民文學》1977年第3期:“ 楊秘書 那嗡嗡營營的聲音……嘿,還用多聽嗎?”
“嗡嗡營營”是一個漢語象聲詞,主要用于描述持續不斷的低沉聲響。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該詞通過疊字“嗡嗡”和“營營”組合,強化了聲音的連續性和密集感。通常用于形容:
2. 發音與結構
3. 使用場景
多見于文學作品中,通過聲音描寫烘托環境氛圍。例如描述自然場景中的蟲鳴,或暗示人群的竊竊私語。
4. 近義詞參考
類似詞彙包括“嗡嗡作響”“營營之聲”等,均屬拟聲表達,但“嗡嗡營營”更突出聲音的綿延不絕。
提示:如需具體例句或更多用法,可參考《花城》《人民文學》等文學作品中的描寫。
《嗡嗡營營》是一個成語,意為非常熱鬧、喧鬧的樣子。
《嗡嗡營營》的部首是“口”,共有20畫。
《嗡嗡營營》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隱公二十八年》中的一句話:“林木皆燃,泉涸而魚行,蜩與澤鵲嗡嗡然。”後來,嗡嗡和營營則被合稱為“嗡嗡營營”,用于形容熱鬧喧鬧的場景。
《嗡嗡營營》的繁體寫法為「嗡嗡營營」。
在古代,嗡嗡營營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形音合一的方法沒有改變。例如,可能會寫作「嗡嗡罃罃」、「嗡喁罃罃」等。
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貼滿了紅紙,燈籠高高挂,街道上熱鬧得嗡嗡營營。
根據《嗡嗡營營》的意思,可以衍生出一些相關的詞語,如:嗡嗡聲、營營業業、蜜蜂嗡嗡等。
與嗡嗡營營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熱鬧、喧嘩、鬧哄哄。
與嗡嗡營營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寂靜、安靜、冷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