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孼鳥”。受傷的鳥。 清 顧炎武 《薊州》詩:“窮魚浮澱白,孼鳥向林低。”
“孽鳥”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基本含義
“孽鳥”指受傷的鳥,常見于古詩文中的比喻或意象。其中“孽”通“孼”,表示受傷、受難之意,而非現代漢語中“邪惡、罪過”的常見義項。
來源與用法
該詞出自清代學者顧炎武的《薊州》詩:“窮魚浮澱白,孼鳥向林低。”詩句通過“窮魚”與“孽鳥”的意象,描繪了困境中的生靈,表達了對戰亂或苦難的感慨。
結構分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顧炎武原詩的背景或相關文學分析,可參考權威古籍注釋或文學研究資料。
《孽鳥》是指一個被視作不祥的鳥類,象征着厄運、不幸和災難。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無法擺脫困境或者注定要走向悲劇命運的人。
《孽鳥》可以拆分為「孓」和「鳥」兩個部分。部首「孓」指的是一種表示小蟲或昆蟲的字體,筆畫數為3;部首「鳥」則表示鳥類,筆畫數為5。
《孽鳥》這個詞最早來源于中國古代傳說和文化中的象征意義。在繁體字中,「孽」字以「孼」形式出現。
在古時候的漢字中,「孽鳥」可以以更傳統的方式寫作「孽鳥」。
1. 他像一隻孽鳥,始終無法逃脫自己的命運。
2. 那個國家陷入了亂象,猶如一隻被孽鳥所籠罩的國度。
1. 孽障:指命運多舛、千方百計都無法改變的不幸者。
2. 孽緣:指在前世或今生所結下的不幸或惡果。
3. 孽根:指邪惡或不幸的根源,難以擺脫。
1. 不幸的命運
2. 厄運
3. 災難
1. 幸運的命運
2. 順遂
3. 吉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