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筍蕨的意思、筍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筍蕨的解釋

竹筍與蕨菜。 宋 蘇轼 《與參寥師行園中得黃耳蕈》詩:“蕭然放箸東南去,又入春山筍蕨鄉。”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六:“既歸竹窗下,則山妻稚子作筍蕨,供麥飯,欣然一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筍蕨是漢語中一個複合名詞,由“筍”和“蕨”兩種植物名稱組合而成,常用于指代春季的時令野菜,或象征山野簡樸的生活意趣。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植物學特征及文化意象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字詞釋義

  1. 筍(sǔn)

    指竹的嫩芽,可食用。《說文解字》釋為“竹胎也”,強調其新生形态。《現代漢語詞典》定義為“竹的嫩芽,味鮮美,可做菜”。

    例:春筍、冬筍。

  2. 蕨(jué)

    指蕨類植物的嫩葉,古代稱“鼈腳”,《爾雅·釋草》載:“蕨,鼈也。”其卷曲嫩葉可食。《漢語大詞典》釋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嫩葉可食,根狀莖可制澱粉”。

    例:蕨菜、薇蕨。

  3. 筍蕨合用

    泛指竹筍與蕨菜兩類春季山野食材,常并提以代指時令野菜或清貧飲食。如宋代陸遊《幽居》詩:“筍蕨何妨淡煮羹”,即以“筍蕨”喻田園蔬食。


二、植物學特征

  1. 筍(竹筍)

    • 來源:禾本科竹亞科植物的幼芽。
    • 生長:破土而出後迅速木質化,故采摘要及時。
    • 食用價值:富含膳食纖維、氨基酸,低脂低糖(參考《中國植物志》)。
  2. 蕨(蕨菜)

    • 來源:鳳尾蕨科蕨屬植物的拳卷嫩葉。
    • 特征:葉柄細長,葉片展開呈羽狀。
    • 食用注意:含原蕨苷,需焯水去毒(據《中華本草》記載)。

三、文化意象

  1. 象征隱逸生活

    古代文人常以“筍蕨”寄托山居之志。如《詩經·召南·草蟲》以“陟彼南山,言采其蕨”起興,後世詩詞多借筍蕨表達遠離塵嚣之意。

  2. 代表時令與儉樸

    作為春季易得的野生食材,“筍蕨”成為農耕文化中“靠山吃山”的典型符號。朱熹《春日》中“勝日尋芳”暗含采撷時蔬之趣,呼應民間“春食野蔬”的傳統。


四、現代應用

今“筍蕨”仍用于描述地方飲食文化,如浙江天目山“筍蕨羹”、福建“紅糟筍炒蕨菜”等菜肴。在文學創作中,此詞延續了自然意象與田園情感的承載功能。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3.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 科學出版社.
  4.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5. 朱熹.《朱子文集》. 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筍蕨”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筍”(竹筍)和“蕨”(蕨菜)組成,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指竹筍與蕨菜兩種植物,常作為山野蔬菜的代表。兩者均為傳統中式飲食中的食材,尤其在春季常見于山林地帶。

2.結構與詞性

3.文學引用與文化意涵

在古代詩詞中,“筍蕨”多用于描繪隱逸山居或田園生活的場景,例如:

4.象征意義

“筍蕨”不僅指代食材,還暗含以下文化意象:

5.英文翻譯

可譯為“bamboo shoots and fern”(參考)。

“筍蕨”是一個兼具自然屬性與文化内涵的詞彙,既反映古代飲食文化,也承載文人墨客對山水田園的情感寄托。

别人正在浏覽...

背臨本趣彪炳殘花敗柳程效窗簾畜菟詞譜戴孝德句颠撲雕城鼎實恫震額題惡意奉供鈎止光洋關念交談泾清渭濁開夥口齒生香狂犘款率懶幾煉砂璘璘留犁撓酒流言惑衆隆誇露樸漫書沒心沒想内乘能伸能屈泥弓攀尾柱泡菜毗勇起籁秦梁濡養山峰商山省場申展説鐵騎兒嗣人松樹松脫酸漿投子拓境萬耑違命文心撾乖縣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