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百濮的意思、百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百濮的解釋

古代稱西南少數民族。《左傳·文公十六年》:“ 麇 人率百 濮 聚於 選 ,将伐 楚 。” 杜預 注:“百 濮 ,夷也。” 孔穎達 疏:“ 濮夷 無君長揔統,各以邑落自聚,故稱百 濮 也。”《逸周書·王會》:“正南, 甌鄧 、 桂國 、 損子 、 産裡 、百 濮 、 九菌 。” 孔晁 注:“六者南蠻之别名。”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公神道碑》:“一鼓而擒四姓,三戰而平百 濮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百濮”是古代對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泛稱,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百濮”一詞中,“百”為虛指,表示族群衆多;“濮”是族稱,泛指分布于中國西南地區的多個部落。這一稱謂最早見于《左傳》《逸周書》等先秦文獻,指代當時未形成統一政權的分散部落群體。

曆史文獻記載

  1. 《左傳·文公十六年》記載:“麇人率百濮聚于選,将伐楚。”杜預注:“百濮,夷也。”孔穎達進一步解釋:“濮夷無君長統屬,各以邑落自聚,故稱百濮。”
  2. 《逸周書·王會》提到“正南”有“百濮”,與“桂國”“九菌”等并列,孔晁注其為“南蠻之别名”。
  3. 唐代楊炯的碑文中亦有“三戰而平百濮”的描述,說明這一稱謂在唐代仍被沿用。

族群特征

補充說明

“濮”作為族稱,可能與後來西南地區的“濮人”“僰人”等族群存在關聯,但具體演變尚存争議。需注意,古代文獻中的“百濮”更多是中原王朝對西南少數民族的泛稱,而非單一民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逸周書》原文及曆代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百濮(bǎi pú)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百”是指一百,表示多;“濮”是指小溪流水,表示水。根據筆畫順序,百濮的部首分别是“白”和“氵”,總共由11個筆畫構成。 “百濮”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尚書·商書·百濮》。在古代,百濮是指九黎族中的一個部落。繁體字中的“百濮”寫作“百濮”。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百濮”以繁體字為基礎,古時的字形與現代相比略有差異,但整體輪廓基本保持一緻。 以下是關于百濮的例句: 1. 百濮部落的首領被譽為勇猛善戰的勇士。 2. 他們居住在百濮山脈附近的村落。 百濮的組詞可以根據具體語境和需求進行靈活組合,例如: 1. 百濮族:指居住在百濮地區的民族。 2. 百濮山:指位于百濮地區的山脈。 與百濮相近義的詞語包括百川、百涓、百泉等,它們都表示水的意義。 目前沒有确切的反義詞與百濮對應。不過,從字義上來看,與百濮相對的可以是“幹旱”或“無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