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parated;isolated] 分離隔絕
與世離絕
(1).分離斷絕;離開。《詩·邶風·谷風序》:“《谷風》,刺夫婦失道也。 衛 人化其上,淫於新婚,而棄其舊室,夫婦離絶,國俗傷敗焉。” 宋 司馬光 《禮部尚書張公墓志銘》:“兄弟,天之所生,譬如手足,不可離絶。”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和州志藝文書序例》:“今欲括囊諸體,斷為史部,於是儀注不入禮經,職官不通六典,謨誥離絶《尚書》,史評分途諸子。” 魯迅 《墳·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這離絕了交換關系利害關系的愛,便是人倫的索子,便是所謂‘綱’。”
(2).猶懸殊。 康有為 《大同書》庚部第二章:“機器之在今百年,不過萌芽耳,而貧富之離絶如此。”
"離絕"是漢語中由"離"與"絕"構成的複合詞,《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分離斷絕"的雙音節動詞。從構詞法分析,"離"本義為鳥名(離黃),後引申出"分開""脫離"等義;"絕"從糸從刀,原指斷絲,後延伸為"斷絕""隔絕"之意,二字組合強化了關系斷裂的語義強度。
在古代漢語中,《古代漢語詞典》記錄該詞多用于描述人際關系的永久性斷絕,如《後漢書·皇後紀》"母子離絕"即指親情關系的徹底割裂。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該詞常與"音問""往來"等詞搭配,構成"音問離絕""往來離絕"等固定表達。
現代漢語使用中,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列為書面語詞彙,多用于文學創作和學術論述。陸谷孫《中華漢英大詞典》提供的英譯"sever all ties"準确傳遞了其徹底斷絕的核心語義。需要注意的是,該詞不適用于暫時性分離,如《現代漢語八百詞》強調其隱含"不可恢複"的語用特征,與"分别""分離"等中性詞存在顯著區别。
“離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分離隔絕,常用于描述關系或狀态上的徹底斷開。以下為詳細解釋:
“離絕”既可用于具體關系(如人際、物理隔絕),也可抽象表示差異懸殊,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權威釋義可參考《漢典》等工具書。
案照傍亮兒猜枚行令嘈襍蟬髩常骨蜍蟾楮镪墊踹窩丢翻鬥薮繁興國稅鼓湍含華憨傻懷役皇帝的新裝胡走遊飛箭笴解事記結淨土進舟軍棍居有邋遢羸行連緜書鈴閣禮職馬調埋劍茫浪沒譜兒面斥歐吐鉛粉前截兒怯子秦庭朗鏡蹊畛齲齒笑商品生産上鹹五,下登三賞恤善言山越守己率土大将軍水鑒術計王夷甫識石勒偎幹就濕汙渠蕪翳下焦小馮君屑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