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鬥薮的意思、鬥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鬥薮的解釋

(1).抖動;抖落。 唐 白居易 《骠國樂》詩:“珠纓炫轉星宿搖,花鬘鬥藪龍蛇動。” 唐 孟郊 《夏日谒智遠禅師》詩:“鬥藪塵埃衣,謁師見真宗。” 宋 王禹偁 《白龍泉》詩:“鬥藪纓上塵,試就清漣濯。”

(2).猶擺脫。 唐 李華 《潤州鶴林寺故徑山大師碑銘》:“大師亦鬥藪塵勞。” 唐 白居易 《贈鄰裡往還》詩:“但能鬥藪人間事,便是逍遙地上仙。”

(3).小的澤地。 宋 蘇舜欽 等《地動聯句》:“鬥藪不知大,軒幹主者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鬥薮”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雙音節動詞,在《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中均有收錄,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字面釋義 “鬥”讀作dǒu,此處通“抖”,表示振動、搖動;“薮”讀作sǒu,本指水草茂盛的沼澤,在此詞中引申為聚集物。二字組合表示“振動使聚集物脫落”的核心語義,常見于古代文獻。

二、具體義項

  1. 振落塵物(《漢語大詞典》) 指通過抖動動作使附着物脫落,如唐代白居易《贈鄰裡往還》詩“塵埃籉笠缣,鬥薮袍中熱”中的用法,描述拂去衣袍塵土的場景。

  2. 消除煩惱(《辭源》) 佛教典籍中引申為滌除心中雜念,《景德傳燈錄》卷四“鬥薮人間事,修行心上功”即用此喻,指通過修行抖落世俗煩惱。

三、通假關系 該詞與“抖擻”存在通假現象,《廣韻》注“鬥,俗抖字”,《集韻》載“薮,蘇後切,與擻通”。宋代《宏智禅師廣錄》“抖擻精神”中的寫法,實為“鬥薮”的異體形式。

文獻用例可參考中華書局《全唐詩》第439卷、商務印書館《辭源》第三版、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第7冊等權威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

“鬥薮”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抖動、抖落(常見義)
    指物體或人體的搖動、振落,常用于描述動态場景。例如:

    • 唐代白居易《骠國樂》中“花鬘鬥藪龍蛇動”,形容舞動時頭飾搖曳之态。
    • 宋代王禹偁《白龍泉》詩“鬥藪纓上塵”,意為抖落帽帶上的塵土。
  2. 擺脫、滌除(引申義)
    多用于抽象層面,表示從煩惱、束縛中解脫。如唐代孟郊《夏日谒智遠禅師》提及“鬥藪塵埃衣”,借抖落衣物塵埃暗喻摒除雜念。

  3. 小的澤地(生僻義)
    此義項較少見,可能為古漢語中的特定用法,現代語境中幾乎不使用。

二、使用注意

建議:如需深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工具書,或結合具體古籍例句分析。當前網絡釋義可能存在簡化或誤讀。

别人正在浏覽...

本部波斯館步帳纏攪讒嗾怆然淚下待要單幅門當熊調研斷截瀵沸脯斮告類詭圖還私含咽洪緒花源夥勇護陣戛戛嘉節剪斷交競驚灘禁火日金蜼彜金魚開端渴心生塵兩合公司兩獻戾蟲鑪鼎之客鳴贊密席釀母菌孽庶岒峨強項硗磝奇貨欺君罔上青鞋瓊華歧言日久天長善馭少選設計實像思度汀渚完利無功而返無營小商品希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