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己的意思、守己的詳細解釋
守己的解釋
謂安守本分。 清 侯方域 《明東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銘》:“公為政,隨任其俗,人不知有令。既滿當遷,司徒公數問所欲得者,皆不應。其子怪之,公曰:‘司徒自篤親,我自守己。’”
詞語分解
- 守的解釋 守 ǒ 保持,衛護:守成(在事業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守禦。守身(愛護自身,保持自己的品節)。守節。守恒。守望相助。墨守成規。 看管:看守。守護。 在一個地方不動:守株待兔。留守。 遵照:遵守。守法。守
- 己的解釋 己 ǐ 對别人稱本身:自己。知己。反求諸己。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天幹的第六位,用作順序第六的代稱。 人彼 筆畫數:; 部首:己;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守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安守本分,強調個體在行為或思想上恪守自身的原則與界限。以下是詳細解釋和擴展信息:
1.基本釋義
- 安守本分:指人在社會角色或職責中不逾越應有的範圍,保持適度的行為準則。例如《明東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銘》中“我自守己”即體現這一含義()。
- 拼音:shǒu jǐ()。
2.深層内涵
- 自律與堅守:守己不僅指行為上的規範,還包含對内心原則的維護,如“護本心、守底線”的道德自律()。
- 文化關聯:傳統觀念中,“己”被視作人性本質的一部分,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中的“己”即強調自我本性的重要性(、)。
3.應用場景
- 個人修養:常用于形容人恪守道德、不隨波逐流,如“安分守己”的成語用法()。
- 社會規範:在群體中遵守規則,避免越界行為,例如官員“隨任其俗”卻仍堅持本分()。
4.權威來源參考
- 漢典、滬江詞典等古籍及詞典均以“安守本分”為權威解釋(、)。
- 現代語境中,該詞延伸至對原則的堅守,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上述來源的原始文獻或詞典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守己的意思
守己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保持自己的行為準則、原則,不受外界誘惑、幹擾,堅守自己的信仰和價值觀。守己強調個人的自律和自控能力,成為一個遵守社會道德規範的好公民。
守己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守己的拆分部首是宀和⼰,其中宀表示有關建築或房屋的意思,⼰表示人。
守己的筆畫總共有9畫,屬于較複雜的漢字。
守己的來源
守己這個詞來源于《論語·述而篇》,原文是:“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忠信,而可謂學矣。自衛其身、修其行而正其家者,其行雖不克,其修矣。”這段話中的“自衛其身、修其行”指的是守己,強調個人修身養性,保持純潔的行為。
守己的繁體
守己的繁體字為守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守己的寫法是“守己”。
守己的例句
1. 他一直守己,從不接受任何不正當的好處。
2. 在誘惑面前,他能夠守己,堅持做正确的事情。
守己的組詞
守己的組詞有:守己如玉、守己成仁。
守己的近義詞
守己的近義詞有:自律、自制、克己。
守己的反義詞
守己的反義詞有:放縱、放任、縱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